第123章 俺答封贡(七)(1 / 2)

大明元辅 云无风 1065 字 2022-08-30

高务实这三策,的确是按照他心目中的“上中下”顺序排列,但同时他也针对明人心中对一些问题的关注程度做出过考量。

首先,高务实把厚待把汉那吉和“仁”挂钩,然后放在了第一位。他说倾心接纳把汉那吉,是“胸怀四海之仁”的表现。“胸怀四海之仁”对于久受儒家熏陶的大明高层而言,显然属于“政治正确”,再牛逼的人也不敢在大明公开表示说我这个人就是不讲仁义——那等同于后世的一句名言“自绝于人民”,而下场则基本难逃一个“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至于中策,则是按照一般人“既想要好处,又不肯付出相应的利益或努力”的思维来打造的,从头到尾都是在利用别人,而自己则躲在后面操控全局。说起来,这一条也很符合大明文官们的心态:总觉得自己智慧超群,根本不用亲自下场,“略施小计”就能掌控全局,达成目的。至于为何这一条还是被摆在中策,却不是上策,因为中华之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仁在智上。

一般而言,下策都是谋划者用来凑数,或者衬托上策而来的,但高务实这个下策倒还不至于那么糟糕。他的这个“下策”主要用来兜底,或者更直白的说,是用来给皇帝和满朝文武吃个放心丸。高务实的下策是告诉他们,只要接纳把汉那吉,就算局势再怎么糟糕,最差最差我们也有个地位足够的人质在手,对面投鼠忌器之下,绝对不敢真正动粗。

这就好办了,非常符合文官们“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个性嘛。不过高务实其实也能理解这些人的心态,毕竟这么多年被俺答压着打,换了谁在这个局面下,面对可能是盛怒而来的俺答汗,心里多少都会有点怂。尤其他们都是决策层,眼下都是在“参预机务”,万一将来被证明是决策失误,一个弄不好,日后可都是会被清算旧账的。

这样用心为大明量身打造的三策被高务实提出之后,果然引起了反响,虽然仍旧有人为刚才高务实“不合时宜的插嘴”耿耿于怀,但大家还是不得不承认:至少这小子提出的三条办法还是有点说法的,并不是在信口开河。

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的是,这次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的是张居正。

张居正首先是赞扬了这上中下三策“有理可行”,然后提出:“还有一事,臣以为陛下可作要求:及把汉那吉一旦在我之手,则于俺答而言,无异于人质,倘若俺答非要我朝放人,且以兴兵为要挟,也不必多虑。”

“哦?”隆庆微微凝神,问道:“张先生有何高见?”

“臣以为,俺答今年已经两次南侵,均未取得什么战果,其内部不可能毫无怨言,否则为何此番俺答欲往青海一行?在此等贼寇眼中,我大明之富,岂是青海可比?无非大明虽富,强不可欺;青海虽贫,弱能轻取。是以,俺答才不得已把目光转至青海。眼下把汉那吉一旦为我所纳,正如方才高侍读所言,至少也有三大作用。即便是面临最危险的情况,甚至是俺答盛怒之下,不顾一切来攻,只要我等防御充分,也能令俺答无计可施,最终不得不派人来谈判……只要谈判,我朝便有了解决白莲余孽之机。”

白莲余孽?

众人都是心头一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