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正国本(卅四)“如太子监国”(1 / 2)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218 字 2023-02-04

面对黄止汀陡然的紧张,高务实澹澹地摆了摆手,道:“我没说现在就让他就任,注意我刚才的用词:定南警备军准备升格为虎贲军,届时将编制六镇……我打算,等他打完这场仗之后再让他出任虎贲军司令。”

“妾身仍然反对!”黄止汀的脸色此刻已经变得十分严肃,她坚决地道:“自古未曾有……呃,未曾有这样的事。”

虽然她这话说到一半噎住了,但是很显然,黄止汀想表达的意思本来是“自古未曾有东宫手握京师兵权者”,只是突然想起这话说不得,才不得以临时改口。

高务实笑了笑,朝刘馨看了一眼,忽然问道:“你如何看?”

刘馨两手一摊,反问道:“老爷是问妾身如何看,还是问秘书长如何看?”

微微挑眉,高务实明知故问道:“有何不同?”

“自然大不相同。”刘馨叹了口气,道:“老爷若是问妾身,妾身会说:‘父在外则长子守其家,何有不妥’?

老爷若是问秘书长,秘书长却只能说:‘兵权不可假人,况乎京师之兵权耶’?”

到底是刘馨胆子大,连黄止汀都不敢轻易说什么“东宫”,但她就敢将定南城称呼为“京师”。

高务实又笑了笑,却对这话也不置可否,目光再次转向,这次却是望向了一直保持沉默的高陌,客气问道:“陌叔,您老怎么看?”

此时高陌已经年逾七旬,数次提出过退休回新郑养老,但都被高务实婉拒,现在他可谓是京华体系内元老中的元老,而且一直掌握着十分核心的内务部,地位极其重要。

高陌本人也是越老越谨慎,哪怕他掌握着极其恐怖的力量,平日里又常常陪在高务实左右,但却日益沉默寡言,非到万不得已不会做出什么表态,只是兢兢业业完成高务实交代的任务。

不过这一次,高陌似乎料到了老爷会向他发问。

高陌轻轻咳嗽一声,缓缓道:“古有云:‘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君行,太子从,以抚军也’,诚哉斯言。

今于南疆而言,老爷非君而实君,此母庸讳言之势,故以大少爷视为太子,似亦无错。如此,却不知太子未从君行而抚军是何道理?

若依老奴之见,老爷欲以事权加诸大少爷,以期磨砺锻炼,诚然有理。然则,似不应命其将大军于未战之地,若以磨砺而论,倒不妨以南疆政务为托付,如国朝太子监国之制,或可更见其效。

此老奴肺腑之言,浅陋愚鲁,若有不妥,还望老爷恕罪。”

高陌这番话颇有水平,他先是用古人对于“太子监国”的普遍认识作为基础,反对高务实将暹罗兵权交给高渊。但他并不真的得罪黄止汀、高渊母子,因此马上又表示,如果老爷是想锻炼大少爷,其实可以将整个南疆的政务交给他,这样也既符合“太子监国”的正常思路,又可以更加全面的锻炼和考察大少爷的能力与心性。

他这么一说,黄止汀的面色果然好了不少,不再像之前初听高务实之言后那番紧张严肃的模样。尤其是高陌论及“太子监国”,黄止汀难免有些意动。

中国古代的监国基本上是指太子监国,也就是刚才高陌所说的,“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君行,太子从,以抚军也。”

当然也有宗室监国或者大臣监国的情况,比如本朝英宗土木堡之变前让弟弟监国,宣德时期宣宗巡边则让重臣张信留守北京,不过比较常见的还是太子监国。

监国一般是皇帝出行或者不能视事的时候,可能会下诏命令太子监国。太子监国的情况在历朝历代中是比较普遍的,如曹操西征马超,世子曹丕监国;孙权办理迁都建业之事,太子孙登监国武昌;李渊驾崩的时候,李世民居丧,让太子李承乾监国;朱棣北征,让朱高炽监国;乃至于鞑清时康麻子出征准葛尔,也由太子胤礽监国摄政。

由此可见,历朝历代都有太子监国,那么太子监国有什么好处呢,何以黄止汀一听这话立刻意动?

其实设立监国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当皇帝不在的时候保证国家能够正常的运行,而且提前让太子熟悉国家政事可以锻炼他的能力,以后太子登基就能够得心应手了。

这点在朱标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朱元章培养朱标培养了二十年,是满朝上下可谓人人满意的皇位继承人,其个人品行与能力都被朝臣认可,但是结果出了意外,朱标竟然走在了朱元章之前。

后世但凡对明初有所了解的人,几乎清一色认为如果朱标继位,肯定要比朱允炆这个娃娃做得好。以他的胸襟、威望和能力,不可能逼反朱棣,甚至就算真逼了,朱棣也几乎不可能会选择反抗,所以监国的确是培养太子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其他朝代暂且不论,就以大明为例来看看吧。明朝前期非常注重继承人的培养,对太子太孙的教育看得很重,比如武宗朱厚照当太子时都有大学士倾心教导,虽然武宗本人逆反心很重,后来搞出不少事来,但至少他接受的教育是足够的。

但是,到了后期尤其是万历以后,因为国本之争的影响,培养继承人就没那么靠谱了。比如原历史上的光宗朱常洛,就因为不受朱翊钧的喜欢,所以其东宫一直过得比较艰难,而光宗又死得很早,还没来得及培养继承人,结果导致天启皇帝几乎是个半文盲,经常连大臣上的奏疏他都看不懂。

而后世也有学者认为天启喜欢木匠活就是因为小时候没人教导,作为皇太孙竟然没书读,只能去“玩积木”。同时,也是因为打小没人关心,所以他才会那么依赖自己的乳母客氏,顺便依赖上了客氏的“对食”魏忠贤。

而崇祯呢?虽然他在老爸和哥哥先后当上皇帝以后读了几年书,但由于他当时只是尚未之国的藩王,根本就不是被当作社稷继承人培养的,所以他学的那些压根就不是帝王之术,基本全是些修身养性的书呆子道理。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天启的突然驾崩,陡然让他治理一个这么大的国家,他做不好也是很正常的。从万历以后的皇帝几乎都不会当皇帝就可以看出,认真培养继承人是很有必要的,与培养继承人息息相关的监国制度,自然也是很有存在必要的。

当然,难道监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吗?那自然也不是,万事有好就有坏,监国制度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