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真相(2)(2 / 2)

“江少爷所言极是,我本以为被小人所迷惑,不知是非,听信他人之言,真是惭愧,枉念圣人之言。臣在这里向陛下和江少主赔罪,陛下英明神武,陛下万寿无疆,陛下万寿无疆。”

一位文士模样的青年跪拜下来,周围的平民纷纷跪拜。不过仔细一想,好像也是,这件事之后,有几个人说江夏不好?谁不骂皇帝?

众人高喊:“陛下英明神武,陛下万寿无疆。”

江夏看到为首的文士,心里默默的想着:“回头可要多加点薪水啊,这段话我背的还真好。”

是的,这名文士正是在这里当侍卫的。他所说的“无知的了圣人的著作”只是一个玩笑,他连一个字母都不认识。

“陛下到了!”人群中传来了张永的惊呼:“万岁”。平民们纷纷抬头,不敢与皇帝对视,当他们看到皇帝身上穿着的金色五爪金龙长衫时,他们又齐齐低头,齐声喊道:“拜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朱厚照不知道听到过多少次这样的呐喊。但这还是朱厚照听到了由衷的感动和感谢。

他在大厅里听到江夏的这句话,差点没被她的这句话给打动。还好他想起了自己的计划,让锦衣卫的统领去抓人,然后杀了他们,结果被江夏给阻止了。一念及此,朱厚照的脸色就涨得通红。

但这并没有妨碍朱厚照心中的骄傲,尤其是当民众跪倒在地,高声呐喊的那一刻。

朱厚照看了一眼那些跪倒在地的平民,尤其是江夏,更是冲着他眨了眨眼,还用手做了一个要钱的动作,显然是在说:“我给你做了那么多好事,你可要记住我的恩情。”

朱厚照朝江夏微微颔首,强忍着心中的兴奋,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平静下来:“起来吧。”

“谢皇上。”

朱厚照道:“江夏刚才所言极是,我从来没有责备过。”

此言一出,朱厚照身边六名内阁官员的表情都有些古怪,暗骂皇帝越来越不要脸了。嗯?“又”这个词是怎么回事?六人百思不得其解。

朱厚照接着道:“被人误解也就罢了,偏偏还被你错怪了江夏。或许你不明白,我为何要和江夏这样的普通人交情。我跟你说,河南大旱,财政亏空,内政官员都没办法,最终还是江夏召集了京城的商人,筹灾银。”

“没错,我可以证明,当年逍遥山庄举办了一次慈善活动,我也是捐款五百两。”一位看上去像是个商人的人,高声道。

接着朱厚照说:“河南的蝗虫横行,朝中大臣们没有办法对付这场蝗虫。最终,江夏提出了一个方案,太傅李东阳这个以正直正直闻名的人,竟然把江夏也收入门下。”

朱厚照回头望了一眼,李东阳从里面站了起来,他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江夏就是我的弟子。”

民众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如果我们知道江夏是李太傅的弟子,我们就不会再怀疑他了。”“是啊,如果我们知道江夏为了河南的百姓,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我们还会不相信吗?”“可不是嘛,江夏从来不会把自己的名声传出去,反而让我们白忙活了那么多年,唉,真是让人失望。”

朱厚照继续道:“我感激江夏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故而结交,没想到会被误会,这就是我的仁慈吗?”

听了朱厚照的话,周围的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如果地面有个窟窿,他们肯定会往里面跳。

江夏瞥了一眼朱厚照,他觉得自己这次肯定要把影帝奖给二哥了,毕竟他刚才说的那句台词,就是他们早就计划好的。还有一件事,就是“你的内心是不是没有一点好感?”这句话是从江夏嘴里说出来的,朱厚照当场就说了出来。

当然,这样的表演并不只是满足一下朱厚照和江夏的自尊心,更多的还是要把舆论拉回来,江夏也要借着这个由头,替朱厚照洗刷自己的无能之名。

此时,在大理寺里的人还不多,他们走了之后,说不定还会把今天看到的事情宣扬出去,或者干脆不宣扬。到时候,就会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诋毁江夏,一种是对朱厚照的诋毁。显然,这两种说法都是有吸引力的,会有很多人想要听讲。所以,没有这样的表演,江夏和朱厚照的一些不能公开的事情,很有可能会在民间流传开来。

可是现在,这些人做得太绝了,他们都意识到自己被冤枉了,从大理寺里出来之后,他们就会下意识的为江夏等人洗白,以此来洗刷自己的耻辱。

江夏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彻底的将事情的根源给化解掉。

但江夏和朱厚照之间,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现在江夏被洗清了,朱厚照便公开宣判江夏的无罪,并且证实了九阳丹没有问题。

从大理寺里出来,江夏与朱厚照在“豹房”的御书房碰头。

“真的是他。”朱厚照说道。

江夏点头,说道:“这一次,他应该也没有预料到,但是他却早有防备,我们没有把真正的目标给引出来。”

朱厚照道:“不错,这小子很强。”

他说的强者,就是朱佑杬,而福伯的画像,还没有完成。

事实上,李芸对福伯的形容,也仅仅是粗略的介绍,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也不会根据李芸所说,将福伯的容貌描绘出来。你可以想象,如果可以用文字描绘,江夏为什么要在法庭上向李芸解释?

江夏只是让张永去调查一下朱佑杬的人,并且远远的观察了一下。他的五感和普通人不同,而且他的记性很好,这也是他在法庭上能把这幅画像的原因。

他在画的过程中,特意把福伯给抬了起来,本来是想把福伯给引过来的,但是最后还是把小武给吸引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