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就开始到处逛荡,收奇猎艳,收购藏品……
范建新又买了一些玉器,这次是直接到玉雕厂购买的。从上次买了12只翡翠手镯后,他成了百货公司玉器柜台最大的顾客。从而他也结识了玉雕厂的厂长,他可以随便的进入玉雕厂。
玉器是绝佳的收藏品,他买的并不多,虽然他知道今后玉器很值钱,增值比地皮房产还惊人,但毕竟一下子不能变现。
他又开始收藏邮票。
前世,他也集过邮,纯粹是玩的心态,并没有赚到钱。到九十年代后期,邮政局滥发邮票,严重的伤害了邮民的利益,甚至有的邮票品种还造成邮民一时的亏损,价格甚至跌破面值;加上后来手机的出现,电信的快速发展、发达,书面通信的人越来越少,他后来也就放弃了集邮。
但,值钱的邮票品种,他还是门儿清。
也就几天功夫,巉州市的邮票市场因他的出现而产生了波澜。以至于范建新一出现在邮电局的门口,那些买卖邮票的小贩都喊“买猴票的又来了!”
80版的生肖票猴票,因他的收购,四方联从最初的八角左右,涨价到八元,涨了十倍!连附近县城的邮票市场,也跟着受到了波动。很快,全国邮票市场上的生肖票价格,也都出现了大的涨幅。
他像一只惹事的花蝴蝶,扇动了几下柔弱的翅膀,没想到引发了邮市的海啸。
这天下午,他在邮局门口见到一位满脸焦虑的年轻男子。他手中捧着一本集邮册,似在兜售邮票。
范建新刚到邮局门口,就有一位整日在这里倒卖邮票的小贩来到他的身边。
“喂……,那位收‘猴票’的,这个人手上有一张“大红”……”
范建新一听,心里一阵悸动。所谓的“大红”,指的是1968年发行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
这是可遇不可求的票种!
后世有人统计过,存世的“大红”邮票,仅有8枚。1996年在港岛出现过一次“大红”票的拍卖,成交价高达七百多万港币。自那以后,市场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邮票的买卖。
“大红”成了无价的邮票,成了邮票史上的一个奇迹。
“他要价多少?”范建新递了一根大前门香烟,给那个邮票小贩。
“他说不单独卖,必须把他的一本集邮册全部买了……”
范建新来到那年轻人跟前,说:“你的集邮册能给我看看吗?”
年轻人打量一下范建新,就一小屁孩,认为只是一个看热闹的主,满脸不耐烦的说:“不能……”
范建新明白年轻人的心理,也有些埋怨自己这张青涩的不像话的脸,心想腹诽道,“你别看我皮囊年轻,这里面可住着一位油腻大叔的灵魂”
“听说你有一枚‘大红’?……这么矜贵的票种,干嘛要卖呢?”
范建新递给了年轻人一根大前门烟,又给围观的众人也一一撒了烟。仅他这个举动,就让手上拿着邮册的那个年轻人,刮目相看。
眼前的这个小屁孩,不简单啊!大前门烟都随便的撒!
“我要到外地工作了……我的侄女没人养”
范建新一听,这人有故事。
“老哥,我们找个地方谈谈?”
年轻人近三十岁,名叫刘二虎,是一名回城知青,已被洛河省一家矿务局招工了,马上就要离开巉州去上班。他的侄女一直跟他和祖父祖母生活的,他的哥哥刘大虎几年前不幸去世,嫂嫂改嫁了。如今他的父母年岁大了,也没有什么收入,这些年侄女和一家人都是由他照顾……
也正因为此,耽误了他的恋爱和工作。
他这些年,靠打零工支撑着家里的经济。这次洛河省矿务局招工,他这个年龄,能被录取已是很幸运的了,他不想放弃这次进国营厂矿的机会。
他这一走,前途未卜,养育侄女的重担就落在了年迈的父母身上。而侄女,今年下半年就要上小学,经济负担加重了,他不免发愁。洛河省矿务局的工作也是蛮诱惑人的,可刚工作,拿的是学员工资,养活自己都不易,怕是一时半会没有钱寄给家里。
这就想到把哥哥留下的邮票拿来变卖,以贴补家用。
他知道“大红”邮票的矜贵,是他哥哥六十年代去京城串联时,排了一夜的队,才买到的。据说,当时这种邮票只卖了一天,就突然被上级部门停售了。
范建新一听,这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为了养育侄女耽误了婚姻,耽误了工作,不觉得同情心开始泛滥了。
“这本邮册我要了,您开个价吧。”
“我看你也是个大方的人,不管怎样,这册邮票低于800元,我不能卖!……”
范建新拉着刘二虎在一家小吃部坐下,请刘二虎吃了一顿一角五分一碗的肉丝面,就在小饭馆里与他谈起了买卖。
这本邮册存放的邮票不算多,都是革文时期的邮票。
范建新一看,这些邮票竟然都没有志号,邮票的纸边上印有另类编号“文1”“文2”“文3”……至“文19”,中间显然有几处断档和缺漏。
这册邮票是典型的“革文”时期发行的。
从1967年4月19日发行的第一套“革文”邮票《战无不胜的思想》起,至1970年1月21日发行的最后一套“革文”邮票《g青年的榜样——金训华》止,共计应该是19套,80枚。
而邮册中只收集了16套,64枚,缺少的是用小纸片写上邮票的品名、编号等来代替的。
显然,邮票的主人没有收集全这套邮票。
他急切的问刘二虎:“这套邮票怎么少了16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