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今贺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还是稳妥点好。”
反正今后他的人生规划是下海从商,整个八十年代,他对省内的各种讯息还更熟悉,没有必要现在就非得去京城。
两人达成一致,之后填志愿的时候,便一个填报了省大的化学系,一个填报了哲学系。
宋子瑶填哲学系倒也不是因为多喜欢多有兴趣,纯粹就是觉得学哲学有逼格。
跟宋子瑶和谭今贺一样填省大的还有王一光和谭学松。
分数最高的陈默本来也想填省大,却被下来慰问他的县领导和市领导双双给阻止了。
县领导和市领导都建议他报考京大。
能去更高的学府,当然更好,陈默只是因为胆子小不敢报罢了。
最后在领导们的鼓励下,最终还是填报了京大。
这一届的高考比较特殊,考生是可以填报中专的。比如文雪和石长江,就够到了中专的分数线。
两人都填了本市的一个中专。
孟晶和队上的谭小芙报了省师范,周曙光和石磊则报的大专。
二月中旬,录取通知书陆续下来了。
先是陈默,被京大录取。
本地的领导们又一次来看望他,这次还有报纸来采访。
拍了陈默的一张照片,戴着个眼镜呆愣愣的,被刊登在了报纸上。
就连谭友平都被领导好一通表扬。
接下来是宋子瑶、谭今贺,以及谭学松,都被省大录取。
只不过,原本报哲学系的宋子瑶,和报医学的谭学松,都变成了经济学。
宋子瑶“”
谭学松“没关系的婶婶,经济学应该是教人怎么挣钱吧,也挺好的。”
宋子瑶看了眼谭学松,没有多说。
她也没读过大学,了解的不多。
但知道肯定不会是像谭学松理解的那样。
王一光考上的专业也不是他自己填报的文学系,而是跑到考古去了。
不过到底是被录取上了,虽有小小的不满意,但更多的还是开心。
其余人考上的还有谭小芙和孟晶,周曙光。
石磊落榜。
中专里,文雪考上了,但石长江没录取上。
这一算,胜利大队考上大学的就有八个。
这个数字闪瞎了众人的眼。
方圆百里内考上大学的人,加起来也没有胜利大队的多!
这其中,尤以谭友良家最风光。
他一家就出了三个大学生啊!
周开莲高兴得心都快跳出来了,咧着的嘴巴怎么也合不拢。
她换上新衣新鞋,抬头挺胸地出了门,在大队溜达起来,不放过每一个有人的角落。
老远,便能听到她震耳欲聋的笑声。
“哈哈哈哈哈没错,三个大学生!”
“嗨,我们老谭家的老祖宗就是古代的举人,这些子孙后代啊,也是有点祖传的读书天分的。”
“嗯,可不,大学毕业就分配城里的工作,当国家干部。”
“哎,话也不能这么说,你家的小子虽然没考上,但好歹也参与了不是?”
“”
本以为周开莲在全大队巡回似的炫耀一遍就到头了。
没想到,闷不吭声的谭友良,请回了一支锣鼓队。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