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宫门前烤肉讨账(下)(2 / 2)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014 字 2023-03-28

苏定方带着甲胃,他眼底里的目光很是锐利。

这样的人光是站着就能让人感到一股行伍中的肃杀。

相较之下,李道彦便随和很多。

场面有些尴尬,李道彦提了提手中的横刀,“某家不是很喜欢这种算计。”

苏定方沉声道:“好在张尚书为大唐做事,如若不然末将必定让你横死街头。”

三个人一番话,就布置出了一个让西突厥陷入战乱的阴谋。

让人害怕的是这个计划从押送龟兹王室开始就是谋划了。

万万不可与这种人交恶,这是苏定方和李道彦心中的认知,今天的心情尤为沉重,陛下手中的谋臣一个比一个可怕。

眼看日近黄昏,张阳让李泰搬走了炉子和烧烤架,看着承天门安静许久。

最后做出了一个令人啧舌的举动。

正要回家的众多官吏,看到了张阳脱下外衣,将外衣绑在一根木棍上,沾湿之后便在承天门前的地上写下了这六个字,陛下欠地不还!

写完之后,张阳提着这根棍子,事了拂衣去。

要说张阳还在为了怎么向李世民要账发愁,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在宣政殿也聊了许久。

“没想到张阳的故事书也能给世家造成这么大的麻烦。”

长孙无忌回话道:“眼下士林中,对门第与礼制的言语颇多,寒门子弟与权贵子弟的冲突也越发多,红楼,西厢,梁祝三卷故事深入人心,早已传遍了不少州府。”

李世民笑道,“朕也着实没有想到这三个故事能够传播如此之远,这都是刻意为之?”

“士子读书人口耳相传,还有不少读书人竞相抄录,如此便传播出去了,尽管世家将此三个故事说是无稽之谈,说是有害礼制,可是这样的故事正是世人喜欢的。”

长孙无忌低声讲着,“有时候人们听多了王侯将相的故事,茶余饭后有个能够消遣的书籍,也是不错。”

像是给李世民打开了一个新方向,原来对抗世家也可以用文的。

太监匆匆走来,“陛下,张尚书走了。”

李世民稍稍点头,终于放心一些,“走了便好。”

太监又道:“不过张尚书在走以前在宫门前,用水沾湿衣服写了几个字。”

李世民一手扶着太阳穴手腕靠着桌桉之支撑,“他写什么了?”

“这个……”

“朕让你说就说!”李世民又喝道。

“喏。”这个太监躬身行礼,慌张道:“写着,陛下欠地不还。”

安静半晌,又是一阵晚饭吹过宣政殿,夕阳缓缓沉下,眼前就快入夜。

李世民的额头青筋直冒,老脸又黑了几分,“朕什么时候欠地不给了?朕不过说是过些日子再给他。”

太监低着头不敢言语。

长孙无忌劝道:“张阳这是要闹得满朝皆知这件事不好收拾。”

从登基到现在李世民一直小心翼翼维护着自己的名声,要做一个圣贤明君的终身理想一直都没有动摇过。

这也是从玄武门开始立下的目标,苦心为国为民轻徭薄赋是对当初所作所为的不后悔。

“陛下,臣斗胆多言。”长孙无忌低声讲着,“不如将这三千亩地都给张阳。”

李世民无奈道:“三千亩地?谈何容易,关中田亩才多少?”

不过长孙无忌这番话,也点醒了李世民,高士廉当年说过,张阳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要是这么放任他,难说他会作出什么不可理喻的事情。

高士廉的眼光一直都没有错过。

长孙无忌上前小声道:“陛下,张阳是个有所求的人,若一个臣子没有所求将来如何掌控他?而这恰恰是他的弱点,陛下赐予他又何妨。”

君臣俩人商议着,言语间将张阳的言行与性情剥开来好好研究了一番。

最后李世民咬牙切齿,沉声道:“告知户部,将骊山以南包括蓝田县在内两千亩地都赐予他,此子目无君上,胆敢在承天门前烤肉,谁给他的胆子!罚俸五年!以后他该交的赋税一文一两都不能少。”

李世民正要站起身,准备离开临走前挥袖又补充道:“罚他禁足一个月,朕这几天不想见到他。”

长安城的夏夜很宁静,宫里连夜送来的消息。

张阳听着眼前这个太监讲述,恭敬地接过圣旨。

“骊山令禁足半月,以后莫要轻易出门了。”太监接过张阳递来的一篮子咸鸭蛋笑着讲道。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对家里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张阳追问道:“陛下有没有说是禁足在家,还是禁足骊山?”

“这个陛下倒是没说,您随意。”太监笑盈盈看着咸鸭蛋一脸欢喜,“明日户部官吏便会去丈量土地,老奴就先告辞了。”

“我送送你。”

“骊山令莫要相送,老奴这便回宫了。”

太监离开宅院,提着一篮子的咸鸭蛋,这个咸鸭蛋在长安城少有,朝中这么多文官武将,还是骊山令为人最是客气,要是在别人家能正眼看你都不错了,以后给传旨意这种事情还要多抢着点。

张阳关好家门,把李世民的旨意交给媳妇。

李玥看着旨意垮着脸,“唉……五年俸禄,多少钱粮就这么失去。”

小武专心做着题,并不知道此刻她的老师已经成了一个大唐拥有封地最多的公主。

三千亩地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郡县大小。

张阳仔细盘算着相当于五千个篮球场的大小,可以用来建设上百个工厂,还能用来建设住宅区,一个巨大产业园的雏形也可以缓缓铺开。

夫妻俩重新拿出地图,开始规划自己的地图,骊山以南三千亩地,包括整个蓝田县。

现在整个蓝田县都是自家的。

“三千亩地,我们家每年要交赋税是……”李玥熟练地拨动着自己的特制小算盘,嘴里低声念着,“夏税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每亩三十之一,每丁租粟二石……如若田地数量不便,包括人丁,好在如今用着租庸调法,我们一年要交田亩,人丁,九千石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