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并不是杜青雪说说而已,乡里乡亲的,平时谁家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
一家人难撑,但别人稍微给点帮助,说不定就能撑过去。
不过,对那些恶意的村民,杜青雪都记在心里。
王里长想到县太爷和萧公子对杜青雪另眼相看,指不定这杜青雪以后有大造化。
“远亲不如近邻,平时大家互相帮助,有点难处也就过去了。”
杜村长也点头附和,“对,以后有争端,要矛盾,大家坐下来谈。有我和王老弟在,就能给大家主持公道。”
这次的事情,村民看出来王里长和杜村长忙前忙后,主持公道,所以这杜云岚母女三人才能够顺利安家落户。
跟以前和稀泥的态度大不一样,村民也逐渐改变对王里长和杜村长的印象。
杜青雪回到家之后,就跟着娘亲,一起带着弟弟去隔壁村王家私塾。
杜青山以前经常过来偷听,熟门熟路,抄近路,能节省一半的时间。
王夫子正在上课,王娘子招待杜云岚母子三人。
已经换上干净新衣服的杜云岚、杜青雪和杜青山,本就五官清秀,更加秀美俊逸。
“王家嫂子,家里的孩子想读书,现在家里卖了药材,手里还有点余钱,就想送青山来读书。”
王娘子生活顺遂,人也平和,圆润的脸上,挂着和善的笑。
“那是应该的,青山这孩子一看就是聪明的,只要肯努力,都能成才。
只是这读书,笔墨纸砚和束脩的花费不低,可有营生我家老爷不是嫌贫爱富,而是科举困难,不是谁都能考上。
若是家贫,或者不是科举的料,识写字,会算账,就够了,没必要一直读,浪费时间,也拖累家里。”
杜青雪听到这话,眉头微挑。
王娘子这话说的,也是实话,不是那种一味地为了赚束脩,就一直让人读书。
考不上,还一直考,吸一家人的血,拖累一家人。
杜青雪轻笑,回答:“王伯母,谢谢您的提醒,我家有来钱的营生。
我跟药爷爷学习认识药材,每天采药都能赚几十文钱。如果能采到更好的药材,卖的价格更高。我家能供得起弟弟读书。”
杜云岚也连忙点头,“对,我也会采药,等开春了,家里再养几头猪养点鸡,一定够的。”
王娘子点了点头,面带微笑。
她家丈夫不管庶务,但她这一大家子也要过日子,总不能不收钱。
因此,每次都要她提前说明,免得最后没钱交束脩,很尴尬。
杜青山上前,躬身给王娘子行礼,声音微沉,稚嫩的脸上,表情认真。
“王伯母,谢谢您的金玉良言。青山今年十二,跟着王先生苦读两年。
如果不能考上秀才,青山就不读了。到时候去县城也能找个账房的活计,孝敬我娘,给我姐攒嫁妆。”
王夫子上完课,回来休息片刻,看到妻子在会客,就听到杜青山的话。
仔细一看,原来是这个傻小子,经常在墙外偷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