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各为族中长辈,从小锦衣玉食,读过各类诗书,亦精通家中事务,更知道这书册中的道理有几分真。
把书中所言之计用在他们的田地里,能让他们收获更多的粮食,地里的庄稼长得更好,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只是这书不止他们有,寒门与庶民手中也有,几百年以后,段家秘策传遍北靖,人人丰衣足食,到时候又有谁来依附世家?
几人的看法都很一致,书是好书,里面的东西也是好东西,只是这样的秘方应该握在世家的手中,而不是交予庶民,让他们壮大自己的羽翼。
只是现在书册已经印出去了,还卖了不少,覆水难收,哪怕收买段氏妇人也无济于事。
如今的朝堂早就不是世家们的一言堂了,朝堂里许多寒门新贵,恨不得把他们扒下来取而代之。更有那清贵与农家出身的大臣,更是一根难嚼的骨头。
几人想要禁止这书册售卖,根本不可能。
一个个上朝时都说着为国为民,其实他们心里都大多清楚。能走到这么个位置,过上侯服玉食、膏梁锦绣的生活,怎甘心跌入泥泞,泯然众人。
几人年岁相仿,家境相似,皆知在族中担任要职,亦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
今日聚在此地,共同商讨世家的未来。
“……我有一计!不知几位兄台可愿听听?”
“请讲!”
“这段氏妇人的居心从此书中便可窥知!庶民不识字,然这画得简单生动,有经验的老农看上一眼便知道是遇到什么事。段氏妇人将此书传与万民之心早有……”
“既有种田之策,那唯一能着手的只有土地。庶民粮少地多,是因之前种出的粮食不够吃,如今够他们吃了,地自然能少些!”
“只要把这田地全都收拢在手中……”
“这地哪里是好收的?”一人不解道。
“苏兄此言差矣,只要把这农田上的税调高一些,再按人头加税,百姓交不起税收,自会放弃田地谋求生路。到时候,定有一批百姓私底下去开荒地,种田……”
“先收一批税等民间休养生息数年再查,便能再获良田。如此往复,周而复始,国有国土疆域,农田终有其限!只有把土地握在手中,才能真正佑我世家千万年之久。”
几人听了豁然开朗!
纵段氏妇人育出了亩产千万斤良种,亦不足为惧,只要这田地握在自己手里,世家还是跟以前一样,可传千秋万世。
“这税法之事,尚有可取之处。只要稍微劝阻陛下,让陛下知道如今的百姓都是丰衣足食的,就可立征些税,让国库富起来。”
“可那朝中的言官和文臣如何?”
“能收买便收买,不能收买的,记下名号,日后一并处置了。这是长久之计,并非一朝一夕可解,还望诸位与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