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去奔波一天的尘土,刘协与董承换了宽松的常服,以家人之礼,对面而坐。
董承能力不行,但态度极好,主动让出兵权,刘协还是感激的。
至于董宛,反正是命中注定,早收晚收都要收。
反倒是董宛有点害羞,不知道躲哪儿去了,只是让侍女来服侍刘协洗漱。
“臣预祝陛下旗开得胜。”董承举起水杯,客客气气地说道。
“阿舅厚爱,我感激不尽。”刘协回敬。“征途漫漫,以后还要阿舅多多帮衬。”
董承喝了一口水,抚着胡须,大大咧咧地说道:“陛下,臣刚才所言,都是心里话。臣是文不成,武不就。若是太平无事,臣还能荫托陛下,做个富贵闲人。如今这兵荒马乱的,臣真帮不上什么忙。”
他又喝了一口水。“不过,臣也不会让陛下为难。臣的兵权可以放弃,臣的女儿也不想做什么皇后。只要陛下心里有她,是不是皇后没那么重要。为了一个皇后之位和那些读书人闹,不值当。”
刘协眉心紧蹙。
董承这句话挑动了他的心结。
伏完被立为皇后,并不是伏完本人的意志,而是公卿大臣的意志。
伏氏是儒家世家,伏完本人懦弱无能,甚至连争权的都没有,伏寿正是公卿大臣们最理想的皇后,伏氏也正是公卿大臣们最理想的外戚。
前一个这么理想的外戚是窦武。
大汉的外戚和皇室一样,是一个渐渐被儒生驯服的利益集团。也正因为如此,桓帝和灵帝不得不另起炉灶,扶持宦官集团,与儒生为主体的朝臣对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宦官集团的出现是君臣争权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
外戚被驯服,宦官被清除,朝臣们大获全胜,却被西凉武夫抄了底。
其实董卓一开始也是愿意被驯服的,只是袁绍及其党羽不肯给他机会。
即使是在李傕、郭汜等人的刀锋之下,朝臣们依然不忘掌控局面,为才十五岁的皇帝立了皇后,一个符合他们要求的皇后。
“陛下,这些读书人能说会道,又好结党,可不能得罪。”董承说道,态度诚恳。
看得出,他是真的没有和朝臣们正面对抗的勇气。
“多谢阿舅提醒。”刘协淡淡地说道。
现在不是讨论这件事的合适时机,董承也不是讨论这件事的合适人选,不如不谈。
两人把话题扯回了当前的战事上。
董承虽然能力不行,毕竟在李傕手下做过几年,对相关情况还是熟悉的,能给刘协提供一些参考。考虑到前锋是郭汜率领的近万步骑,刘协先问起了郭汜的情况。
董承也很坦率,直接否决了郭汜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