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这个时代至今十余年,起初的七八年间,荀贞泯然无闻,读经习剑,继逢朝廷稍解党锢之机,乃自请为繁阳亭长,走上了仕途,苦心经营两三年,厚积薄发,遂名满颍川,今又借此次黄巾起事的机会,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极大的功劳,并终於先后见全了孙、曹、刘三人。
细数他与这三人的交往。
最早认识的是孙坚,孙坚是武职出身,所以他与孙坚的交往主要就是基於一个“武”字,是在战场上肩并肩作战打下来的交情。孙坚的猛鸷让他叹服,而他两次救援孙坚的大恩也让孙坚为之感激。接着认识的是曹操,曹操轻脱、不拘小节、文采飞扬、雅善音律,又诙谐幽默,会关心人,与人交使人如沐春风,个子虽不高,相貌虽也寻常,但却极具人格魅力,荀贞自愧不如,而凭借自己的家声和武功,他也成功地使自己得到了曹操的看重,以至因此进入了袁绍的政治小集团,虽尚未与袁绍见面,虽尚只算是外围,但得此助力,以后的仕途必将顺畅。现在又结识了刘备。
刘备和孙坚、曹操都不同。
孙坚年少扬名,十几岁就以勇武闻名州郡,未弱冠便得以出仕郡中,后又征讨反叛,获得战功,升迁为县丞,历任三县之地,治管数万之民,常经浴血之战,久历州县要职,因此虽与刘备一样也是出身寒门,言谈举止里却不但带着一股武人特有的慷慨激烈,而且颇有杀伐独断之威。曹操贵族子弟,尽管他不以身份自傲,可“居移气,养移体”,言谈举止中常会不自觉地带出点“贵气”,比如说起饮食、说起衣服配饰、说起在洛阳的见闻时等等。而刘备,名为大汉宗室,实为寒家子弟,年已二十余,尚未出仕,又不好读书,又基本没有出过远门,最远只去过缑氏山,平时几乎没有离开过本县、本郡,相比孙坚、曹操的见多识广,他带着浓浓“乡土气”,可能也正是因此之故,他话不多,要不是说起了他在家乡结交轻侠、称雄县中的过往,恐怕还在和荀贞保持着“一问一答”的对谈状态,可也正是说起了他在家乡结交轻侠的故事,让荀贞感到了亲切。
换而言之,也就是说,荀贞与孙坚结交的基础是“武”,与曹操结交的基础是“出身背景和个人能力”,这两者其实都是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的,而现在与刘备结交却没有什么功利性的,他纯粹是觉得刘备的性格、经历与自己很像,觉得很亲切,有“一见如故”之感。——当然,这只是对荀贞而言,对刘备而言,在说起自家以前在县里的事情、并听荀贞说了些他在任繁阳亭长的事情后,刘备固也觉得与荀贞“一见如故”,觉得两人很能说到一块儿去,很有共同语言,可却因为身份的关系,他对荀贞却还是有些功利性的目的的。
对刘备的这点小心思,荀贞一清二楚。
他心中想道:“想不到啊想不到,我也有被刘皇叔巴结的一天。”如前文所说,三国三雄里边,他最佩服的是刘备,如今被自己最佩服的人“巴结”,这感触别有一番风味。他瞧了瞧刘备,又想到,“我记得《演义》里说刘关张是在黄巾起事时结的义,然后从校尉邹靖‘讨贼’,史书中却似未记他三人是何时结识的,也不知关张二人现在与刘备相识了没有?”
演义里说是校尉邹靖是涿郡太守刘焉的属下,这是错误的。一则,现在的涿郡太守并非刘焉,刘焉去年刚被迁为宗正;其次,校尉乃是比二千石的武职,或为大将军属,或为特置,不可能听从一个太守的命令。既然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那刘关张现在是否如演义里说的一样已经相识了呢?
关羽、张飞可以说是汉末三国最有名的武将之二了,荀贞寻思想道:“我该怎么问问呢?”略一踌躇,已有定计,乃徐徐笑道,“玄德兄,我刚才听你说你在涿县结交了不少豪杰,这次从军应该是带着他们一块儿来的吧?”
刘备不知荀贞何意,点了点头,笑道:“正是。”
“‘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我昔在颍川时就常闻燕赵豪士之风,心向往之,早就想见识见识了,不知兄带来的这些豪杰里以何人为最?”
刘备谦逊地说道:“燕赵固多慷慨悲歌士,然君此赞,备不敢当,备昔在涿郡亦常闻君州豪杰,沛国夏侯惇,年十四手刃辱其师者,汝南周直,侠闻江、汝,如此等等,非吾地可比。今次从备前来击贼的诸人里,若论勇武以两人为胜。”
“谁人?”
“一名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一名张飞,字益德,备同郡人,此两人皆壮烈勇敢,有过人之勇,以前在涿郡时常为我御侮。”“御侮”,语出《诗经·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意为:有武力之臣,能折止敌人之冲突者,是能扞御侵侮,故曰御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贴身警卫。
“我生平最爱壮士豪杰,玄德兄,今晚你若无事,可带此两人来我帐中。军中虽不能饮酒,你我可以水代之。初至贵地,即遇豪杰,秉烛畅谈,不亦快哉!如何?”
刘备本就有意与荀贞拉近关系,听得荀贞此话,自是求之不得,连声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