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布局这也能引起外交纠纷
虽然宋哲武早已有了一点心理准备,可这个惊人的数字还是让他吃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冰箱、空调、酒柜的生产成本都不超过1000大洋,收音机的成本就更低了。
制冷类家用电器中,对于兴华来说,在成本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压缩机,这还是宋哲武为了锻炼国内的机械设备制造能力,坚持要北方机械装备公司自己生产的,如果从国外订购,还能节省百分之十以上的成本。
当然,如果对于在美国的合资公司来说,他们要生产制冷类产品,在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就不是压缩机了,而是需要额外付给兴华专利费的氟利昂。
至于丝袜的成本则只有三块大洋,这还是宋哲武因为他现在没有石油,只好大力发展煤化工,从煤中提取乙二胺和已二酸这两种合成尼龙的基本原料,生产费用自然要高很多,如果他有石油,建立起石化工业,生产这两种化工原料的成本还会大幅降低。
宋哲武这时很有些后悔,早知道这样,库太铁路他就不会采用那个办法,建个窄轨还要成立什么股份公司了。以他现在的实力,不要说他自己建这条窄轨,就是建条准轨也不在话下。
可是现在后悔也晚了,太库铁路不仅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甚至也已经开始紧张地进行施工建设了,这个时候他要再反悔,那对他的信誉影响可就太大了,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做的。
不过,宋哲武毕竟不是只知道聚敛钱财的寻常富商,他的这些钱是不可能就这么闲置在银行里的。
既然有了钱,那他的许多计划就可以提前实施了。
宋哲武立刻召集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各部委,要他们重新商议对各自的五年计划进行修改。随后又派出一个采购团,雄纠纠气昂昂地赶赴欧洲采购工业设备,加快他的工业建设的步伐。
最后,宋哲武又悄悄的找来王动,交给他一张两个亿的支票,派他去美国找大哥宋哲文,要宋哲文抓紧利用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的最后机会,购买欧美船主们弃之如敝履的大型商船,尤其是特大型商船更要优先购买,因为他要组建他自己的大型船队。
在这个时期,因为国际经济大萧条,国际海运业也同样十分不景气,拥有大型商船的船主们赔钱赔的都快要跳海了。
可是宋哲武知道,现在这次世界性的大萧条马上就要过去了,明年就是美国股市的最低点,然后就会出现转折。这个时候,正是购买大型商船的极好时机。
可这个时候,在美国的宋哲文所能掌握的资金,都按照宋哲武的要求,在黄金上面赚足后,全部抛出,现在已经在逐渐开始购买美国航空、军火、汽车和造船公司的股票了。
因此,宋哲武要王动带给宋哲文这笔钱,正是要给大哥补充一些资金,等到在美国的联合公司投产后,宋哲文的资金那时才会逐渐宽裕起来。
宋哲武要宋哲文先在智利注册一家船务公司,然后大量购买欧美的大型商船,组建一支大型船队,做好接受大量中国船员的准备,以便从事海运。
然后,又指示民众组织动员及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徐峥,首批招募10000名青年,去海船上做水手,招募的人手必须要识字、有一定文化水平的。
宋哲武的这个要求让徐峥忙的焦头烂额,也只完成了不足三分之一的任务。
这是因为,中国人对于海洋好像都非常恐惧,这种恐惧不仅仅是内陆地区的人,就是海边的人也一样如此,比如沿海地区的人许多人,在出海时就经常在怀里揣上一捧家乡的土。完全没有西方人那种开疆拓土,到了哪里都可以生根的无畏气概。
要知道,几百年前,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欧洲人航海的距离绝对不会超出海岸300公里,否则他们就会再也找不到家了,可是现在。。。。。。
宋哲武私下很有些沮丧地想,“中国人现在如此畏惧海洋,这也许就是明代禁海的后果吧。”
没办法,人员是必须要招的,对于徐峥提议,不足的海员水手可以在国外就地招募的建议,宋哲武静静地听完后,没有做任何解释,只是要徐峥继续招募人员,并且要提高待遇。
徐峥无奈,只好按照宋哲武的要求,在招募水手的条件中写明,所有应聘的人都属于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的人员,在国外的收入都比照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职员加倍支付薪水给本人,同时还由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按月支付这些人的家人5块大洋。
另外,在国外任职八年后就可以轮换回国。也就是说,这些人是挣两份薪水。有这样优厚的条件,才好歹凑够了人数。
不管是达卿公司还是先施百货公司的家用电器,都在第一天就销售一空,唯一还有货的,就是先施百货公司还有部分丝袜在零售,这还是因为马应彪为了商业造势,采取的限购措施所致。
不过,即使是这样,几万双丝袜还是在每天上万人排队购买的人流的围攻下,第三天即告售完。
购到足够紧俏货物的外国商人们早已经把货物装船,都想尽快把自己的货物运回国内,大赚特赚,然后再携带回笼的资金再在中国购进货物。
为了尽快的把这次购到的这些紧俏商品销售出去,那就必须要有广告宣传,精明的商人们自然有办法,在他们装满货物的船刚刚离开吴淞口,在欧美、日本、南洋,以及亚洲的其他国家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商品推介宣传。
对于他们花费重金购买回来的这些稀罕货物,在广告投入上他们自然也舍得花钱,由于这次欧洲主要国家的商人都有参与,海量的广告在短短几天内就充斥了欧洲大陆的各个主要城市,在广告的吹嘘宣传之下,整个欧洲都为之极度兴奋起来。
因为广告宣传到位,在这些货轮还没有到达各自的目的地时,就被欧洲各大商场和众多商人们以电报的形式订购一空。
欧洲的商人们早已商量好了,各国都是一个统一的售价,一律在他们购买价格之上再加上一倍批发出售。美国和欧洲一样,也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人人都为了能早日得到这些神奇的商品在翘首以待这些货船早日到港。
一句话,这些外国商人只要把这些紧俏商品运回国内,马上就会拿到大把的钞票,身价立刻就会暴涨。
不过,在所有有幸买到这些紧俏商品的商人中,最有办法的还是南洋的几个华商,他们和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洋行联合竞拍后,分到的货物虽然很少,可是他们并没有像日本、美国的商人们那样,把所有的货物都运回国,而是只是把丝袜运回去销售,电器产品则是一件也没有运回去。
然后,他们顾上一条智利的回程货船,经过马六甲海峡后,开始沿着印度洋一路沿岸西进,在沿岸各国的主要港口城市进行贩卖,而且只是零售,绝不批发。
南亚气候炎热,能在自己的宫殿和豪华帐篷里用上空调和冰箱冰柜,那是何等的荣耀和舒适,这对沿岸国家的土邦、部落的首领们的诱惑力那可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