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全当没看见(1 / 2)

一连几天网上声浪越演越烈,不少人到杨树微博下留言表示声援。

他现在三十多万粉丝,奇怪的是许多留言的人之前并未关注他。

观点基本大同小异:《雪山女孩》和《奶奶的故事》不涉黄不涉政,没有出现灵异镜头,这么好的作品凭什么被禁?

杨树一概不回应,为了避免被媒体采访,他干脆连电话也不接了,日常有事请微信。

“这就对了,”濤姐对此很欣赏:“我就喜欢你的耐性,处理问题比同龄人成熟。”

他更成熟些是应该的,毕竟比同龄人多了八年见识,所以才和成熟女性更谈得来。

杨树关注了濤姐的微博、百度等几个账号,每天都有大量的人称赞她、批评她、辱骂她,也都是一概不回应。

这一点许多明星难以做到,经常下场说几句,有时就成了热点八卦。

江诗语就嫩多了,对杨树的做法不太理解:“那么多人支持你,回一声谢谢总可以吧,一声不吭当缩头乌龟合适吗?”

应该是不合适的,声援的人里有真正喜欢《雪山凶灵》和《奶奶》、真正喜欢恐怖惊悚题材作品的观众。

所以杨树很诚恳地说:“对于支持者,我会默默地感谢。”

不过也看得出其中相当部分人并不是他的观众,而是各路自媒体,是吃流量饭的。

杨树对这部分人的义愤填膺尤其谨慎,抱有很深的戒心,这些人关注所有热点事件,自动站队,哪有事都不缺他们的身影。

“你听说过余秋雨和于丹吧?”

江诗语当然听过:“好像都是著名的学者,我不太了解,似乎都凉了吧?”

杨树也没看过这两人的作品,因为在他读小学时这两人就凉了,破鼓万人捶,谁还有兴趣看他们的书。

但却对他们凉了的原因感兴趣:“你知道为什么凉的吗?”

江诗语并不太了解:“据说都是虚伪的人,德不配位。”

“他们只是文人,赚的是名气和稿费,并不是道德标兵。”

“文化人得有节操,他们没有。”

“怎么没有?”

刘漫倒是略知一二:“好像姓余的二婚,作为著名学者竟然读错别字,那个丁勾于很狂,住酒店挑房间,对助理颐指气使态度也不好,和文化教母的形象不符。”

“听起来这都是艺人才容易犯的错。”

“他们都爱出风头,文人变成艺人,跨界后塌房了。”

余秋雨当年非常红,一系列作品被捧上天,一度被称为大师。

巅峰时期被央视青年歌手大赛邀请担任文化素质评委,结果翻车,被观众现场指出念错别字。

老余不服气,和赛事出题者作客新浪,一再证明自己在“仁者乐山”的“乐”字上发音没有错误,于是被炮轰,陈年旧账一起算,从此一蹶不振。

于丹情况也类似,课上得不错,作为一位教师和文化传播者是成功的,也曾经被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