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 《人在囧途》杀青(2 / 2)

影片里的挤奶工牛耿继续沿袭《天下无贼》里“傻根儿”的风格,通过旅途的相处和共同的遭遇,一点一点用其出世的冒着傻气的单纯善良影响着、改变着尖酸苛刻的老板李成功。

而李成功对牛耿从最初的冷眼看笑话、到中间的无可奈何,到最后的渐渐认同,因为徐争生动丰富的表情、自然流畅的表演,演绎出了另一番喜剧效果。

这不是一部需要用逻辑性去强求的影片,太多的可能与不可能都堆积到了两个人的身上,但如果放弃执意的挑刺就会发现,正是这种处理使得“笑点”和“春运难”主题呈现出流畅的连贯性。

细节刻画的到位是影片爆笑的关键,整部片子笑点很多,“啥条件还裸.睡”、“跟美国大片不一样啊”以及“黄河真黄”、“大哥,这是长江”等经典台词都成为一段时期内的流行语录。

而在“春运难”的表现方面,人挨人人挤人的拥挤场面远不及年年春运的实录,但各种各样交通工具的使用,虽然显得夸张,却借由形式完成了对心境感受上“春运难”的精准表达。

有种说法是最上乘的喜剧是将喜剧与悲剧的距离拉到最近,笑中带泪、笑有所感是很难得的。

《人在囧途》在这个层面上也是成功的,对“春运难”这一民生问题的关注使得该片笑声中有酸楚。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多少异乡人的心声,可是春节期间回家的辗转艰难又让多少归家的旅人感慨万千。

而除了春运难题,影片还映射了拖欠农民工工资、情人现象、沿街乞讨帮助等众多社会现象和问题,但都是简单呈现点到为止,总体说来,整部影片反讽幽默中充满主旋律的和谐,有对社会问题的揭露也有“天下无贼”的宣扬,在欢笑背后有一种温吞的、让人思考的力量。

当然,影片最终成功,还是要得益于演员的表演,宋铮觉得这部片子最大的收获就是徐争,受制于《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以及《爱情呼叫转移》等片中配角限定,以及戏份长短等因素,潜力未能得到挖掘。

结果在这部片子中,其出色的喜剧天赋,以及精湛到位的演技,终于有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而王保强是本色演出农民工的最佳演员,土的掉渣中带出另类的搞笑,虽然眼神不似早期“傻根”般纯净,但毕竟外在摆在那,“神散形不散”,不出彩却也不会让人失望。

这么一部在前世经受住了考验的电影,如今虽然换了导演,但是公司加大投资力度,各项保障措施也十分到位的情况下,根本没有理由会失败。

大概是宋铮的信心感染到了徐争,出来之后,他也变得活跃起来,频频跟着工作人员和演员拼酒。

一场杀青宴,一直喝到深夜十二点钟,大家才散了,回到酒店,徐争虽然谁都看得出来是喝醉了,但是精神却非常亢奋,非要拉着宋铮聊天。

宋铮也知道,他心里有事儿,不说出来,担心他憋坏了,结果一说不要紧,还没说几句呢,徐争就扔过来几张纸。

“这什么啊!?”

徐争迷迷瞪瞪的说道:“我的最新构思,你看看,我觉得这个项目有搞头!”

我艹!

这《人在囧途》才拍完,徐争就又有新的想法了!?

宋铮拿过那几张纸,一开始好真没当回事儿,但是看过之后,他也不禁愣住了。

尼玛!

虽然纸上写的只是一个故事的大致轮廓,甚至连故事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用ABCD来代替的,但是宋铮看过之后,分明能感觉到,这故事就是《人在囧途之泰囧》。

尽管后世当《人在囧途之泰囧》上映之后,人们对这部电影的态度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徐争凭借着这部电影,一战封神。

《泰囧》在前世上映之后,那卫星升天似的票房,其实并不令人太惊讶,毕竟喜剧片是最有群众基础的娱乐片。

有人觉得你情我爱太做作,有人嫌枪林弹雨太暴力,有人看鬼神和杀人狂会吓出心脏病,但只要没有患下颌关节炎,人人都乐于被喜剧逗的前俯后合。

一部动作片如果90分钟全是打斗,最狂热的动作迷也要审美疲劳,但一部喜剧片能叫人笑足90分钟,却能获得由衷的赞叹,笑声本身就是肯定。

很多时候,一个叫人胃痉挛的爆笑段子,远比耗资上千万的特效镜头堆砌出来的电影,更能叫人觉得值回票价,因此投入回报比遥遥领先的总是喜剧片,比如《我盛大的希腊婚礼》,连吸金王卡梅隆都要甘拜下风,《泰囧》中等预算,却有一线大片的商业成绩,是异数也是常态。

当然,一样的菜式,顾客难以下咽,还是吮指回味,还得看大厨的手艺。如果拍喜剧就能卖座,咱们也没必要设什么保护月了。

前世,徐争自导自演《泰囧》,是在经历了《人在囧途》之后,摸熟了喜剧片的创作公式,成竹在胸,有备而来。

他特地钻研过卓别林经典,分析过周星池无厘头,还借鉴了芬奇和索尔金创作《社交网络》的工作方式,心怀谦虚和诚意博采众长,自然能独领风骚。

比起《人在囧途》只从一部好莱坞公路片《落难见真情》取经,这次的佐料更丰富,想象力更大胆,技法更成熟,观众当然也更买账。

有人说,因为《人在囧途之泰囧》,看到了大陆喜剧片的希望,宋铮倒觉得,虽然片中全是大陆演员,也荡漾着十足的“北”味儿,却能嗅到浓浓的港片黄金年代的气味。

那快的像车轮飞驰的场景变换,那叫人拍大腿的鬼马逻辑,那多路人马齐当搅屎棍的冲突设置,甚至一追车就要往集市里冲的套路,都实在唤起港片的印记,反而与宁皓的赛车系列明显不是一路。

但是,《人在囧途之泰囧》的成功毋庸置疑,这也是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谁让新世纪以来的大陆喜剧,越来越喜欢借用几句网络用语来挠咯吱窝,偷懒、突兀又落俗,而且除了雷人和幼稚的,竟贡献不出几句原创的、值得铭记的谐趣台词,典型的捞一票心态加豆腐渣工程。

《泰囧》难能可贵的反此常态,网络笑话去无踪,对白是高度符合人物个性的,幽默、误会、尴尬和丛生的“囧”是自然而然从情境中诞生的,虽然仍没能留下太有嚼头的台词,但已足够看的肃然起敬。

其实喜剧片虽千变万化,经典叙述结构早在默片时代就成型,多年发展,只是换上各种包装。

如果一部喜剧片是一个玻璃瓶,编制情节、填充笑料就是一个装石头、倒沙子、最后倒水的过程。

《人在囧途之泰囧》里的“石头”是印象深刻的几个大桥段,徐争狼狈爬行躲避宾馆男女,黄博和王保强出发点不同的错乱对话,杂耍式的癫狂追车等,支撑起整个剧作大纲,仔细想来都不算新gag,但胜在与传统有不同演绎,宾馆一场与王保强按摩平行剪辑,两者还在节奏上有某种喜感照应,黄王处处双关的对话到竟以一方轻信作结,引出了后面关于“喜当爹”的多重花样,飞车追逐则巧妙纳入了泰国风情和民俗,俗套焕发了新生命,老段子制造了新娱乐。

而“沙子”指代叫人抿嘴的歪点子,比如黄博飞跃栏杆的大头朝下,电梯调侃人.妖不成蚀把米,泼水节,吸蛇毒之类,冷不丁就冒出来,填补笑声。

“石头”讲究编排起承转合,节奏感控制得好,便能叫人腰肌崩溃,“沙子”注重出其不意,大多是灵机一动的小聪明,猝不及防时来上一把,如果被预料到了,就丝毫不好笑了,最后灌上“水”,顺圆故事,就大功告成。

想想好莱坞动画大片,90年代港产片,甚至相声和栋笃笑这样的舞台艺术,某种程度上也遵照这个规则,张弛有度,起伏有致,抖出源源不断的大小包袱,足以叫人乐在其中。

另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动画效果般的转场,真是锦上添花的最佳注解,想想《太极》中无处不在的字幕,起初也给人这般眼前一亮的惊喜,但后者一味卖弄这些小花招,竟把故事晾在了一边,舍本逐末,成了绣花枕头,真该跟《泰囧》好好学学。

可以说,《泰囧》是一部生逢其时的喜剧片,在这个王京蚕食老本,黄百名后劲乏力,周星池动辄四五年磨一剑的时代,观众太需要这么一部不低俗、不弱智、不打情.色擦边球、不玩屎尿屁,更不往观众咯吱窝里塞鸡毛的喜剧来激活细胞,抖擞精神,笑着面对将信将疑的末日逼近。

当然,新世纪也有成功的喜剧片,但几乎找不出成功的“纯喜剧片”,一旦刨除爱情、时尚、职场等元素挂的羊头,只留下全军覆没,哀鸿遍野。

徐争和他的《人在囧途之泰囧》之所以能赢得空前热烈的掌声,还在于他明白,喜剧片不能毫无追求的嘻嘻哈哈,需要找到“符合老百姓的审美和内在的情感需求的普世价值”,因此《泰囧》有一个情感充沛、基调相对严肃的结局升华。

此处是需要多点逻辑感,少点怪趣味的,因此一直不靠谱的王保强也很自觉的靠谱了起来。

即使递进有点生硬,如今的观众需要这样一抹有现实感的温情收束,旧式贺岁片那种所有麻烦自动解决,然后一堆人出来齐喊“恭喜发财”的结尾,在新时代已经不太玩得转了,这也是黄百名新贺岁片持续遇冷的原因之一。

徐争为了兄弟挺身相助的决然,他动情忏悔后夫妻团聚的美满,王保强终于和女神海滩“蜜月”,一部喜剧片需要这些来给人回味,否则即便笑足全场,观众也会觉得仿佛少了点什么。

宋铮还真没想到,徐争竟然会把这部电影现在就构思出来,看着已经睡着了的徐争,宋铮又翻看起了剧本,既然现在有机会重新将这部电影打造一遍,那么其中存在的一些硬伤,自然是必须要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