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二十八章 筒子楼 (求花,求订阅)(2 / 2)

“哈哈。”听了这货的解释后,大家,尤其是那些对闹肚子跑厕所和一早起来抢蹲坑的事情深有体会的来宾们都不由得笑了起来。

“去你的,有你这么嘲笑我们的吗?你说得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但也没有你说得这么严重,不过……”

“哈哈,我说老同学,不过什么呀?”张铮坏笑着问道。

“不告诉你。”付崇香不好意思的说道。

“哈哈,我说老同学,是不是咱的行动没有别人快,没有抢占到有利地形呀?”

“你怎么知……,别,别瞎说!”付大美女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

看到老同学不好意思了,张大官人笑道:“哈哈,老同学,不逗你了。不过,说实在的,住在这种房子里,太不方便了。”

“不方便又有什么办法呢,单位大部分都是这种房子,没办法也得住呀。谁让单位没有眼光,当初建这种破房子呢。”付崇香无奈的说道。

张铮说道:“其实,筒子楼是国家福利分房制度的产物,因为国家没有更多资金支撑这种福利制度,所以,只好投入有限的经费,来建设这种容积比较大,成本又比较低廉的住宅,提供给职工居住。虽然,国家有点不太地道,但能够在资金这么紧张的情况下,让大家都能身有居所,也算是做的相当不错了。因为,与咱们国家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兄弟相比,咱们市民们的生活差不多应该和皇帝差不多了。”

“臭小子,你又在瞎说八道吧?农村的生活的确很艰苦,但也没有你说得这么差劲吧?”吕大钰说道。

“吕姐,这可不是我说得,这是一位中央大员退下来后,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得。”张铮解释道。

“哦,你说得是真的?”吕大钰问道。

“当然是真得了,我能随便杜撰中央大员的话吗?”张铮说道。

“张兄弟,他是怎样说的呢?”

张铮介绍道:“他是这样说的:1977年6月,中央任命万力同志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到任以后,万书记先后来到芜湖、徽州、肥东、定远、凤阳等地调研,所见所闻,使他大为震惊,他禁不住地向随同人员说:原来农民的生活水平这么低啊,吃不饱,穿不暖暂且不说,这住的房子也太不像个房子的样子了。我真没料到,解放快30年了,咱们的不少农村竟然还是这么穷。

原来,当时在淮北、皖东有些地方的村子,门、窗都是泥土坯的,连桌子、凳子也是泥土坯的,找不到一件像点样的家具,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家徒四壁。

还有更穷的呢,安徽凤阳县有个前王生产队,紧靠津浦铁路。这个10户人家68口人的生产队,4户没有门,3户没水缸,5户没有桌子……”

“张兄弟,这能说明什么呢?说不定人家当地就兴没门的房子,不需要水缸和桌子呢?”吕大钰插话道。

“好吧,吕姐,就算你说的对吧,那你听了下面这个例子后,我看你还怎么说。”张铮说道。

“张兄弟,是什么例子?”吕大钰问道。

张铮介绍道:“这个生产队的队长是个复员军人,一家10口人,家里只有两床被子、7个饭碗,用的筷子全是采自树上的树条和庄稼的秸秆。吕姐,你总不会还说人家当地时兴10口人两床被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