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弘在福宁宫中,趴在地上,举着一支烛台,认认真真的看着那一张由自己绘制的文武关系图。
他认真的看这张图的目的不是要谋害谁,或者说是要算计谁,他是要为下一任新皇帝构建一个可靠的,稳健的辅佐大臣。
只有能够构建一支可靠稳健的辅佐大臣才能保证新皇帝的位置,只有保证了新皇帝的位置才能保证自己的屯田制和科举制能够不会因为自己的死亡而人亡政息。
这一回他决议北伐就是要消除外患,让那些贼心不死的世家大族的余孽们失去外援,也是为了保证不会因为自己的死亡而人亡政息。
其实赵弘还有一个遗憾,那就是君主立宪制。
作为一个现代人当然知道,君主立宪制是保证大渠国能够长长久久传承下去的唯一保障,可是他没有时间来实现了。
赵弘当然也想过,先施行君主立宪制,以君主立宪制来保障屯田制和科举制,甚至还可以将科举制更进一步,设立现代社会的学校。
但是,因为赵邦、赵政和赵秀兄弟三人争夺帝位,世家大族的余孽在其中搅动风云而让这些都不可能实现。也正是因为世家大族的余孽搅动风云,使赵弘放弃了君主立宪制。因为他知道,如果现在施行君主立宪制,那些世家大族的余孽极有可能很容易的就将政权夺取,真到了
这一步,赵弘那就是作茧自缚,真到了这一步,就是他自己也无力回天了。
选择辅佐大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些辅佐大臣必须是各方势力的代表,而所谓的各方势力无非就是这些辅佐大臣中必须有赵政和赵秀的人。
如果赵弘不以这样的标准来选人的话,朝政容易失衡。
试想,如果辅佐大臣里面没有吕蒙会是什么结果?
吕蒙身边的人一定会惶惶不可终日,一定会煽动吕蒙谋反,最后的结果,除了天下大乱,他的儿子们还会相互残杀。
他不能让这种局面出现,绝对不能!
辅佐大臣里面当然不能少了诸葛亮和吕蒙,可是只他们两个人肯定是不行的,这等于是一张凳子只有两条腿,这样的凳子是站不稳的。
必须选一个人出来,才敢要和他们不相上下,威信要和他们不相上下,并且要忠于赵邦。
这个人是谁呢?
赵弘在文武关系图上没找到这样的一个人物。但是他必须找到,他深切的感觉到老天爷给自己的时间恐怕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