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战争是否能够如普鲁士之愿,速战速决,就难说的很了。
其二,若奥地利被彻底击溃,普鲁士兵临维亚纳,奥地利人民必对哈布斯堡王朝极度愤懑,奥国境内,可能爆发大规模革命,进而连锁反应,波及德意志全境,甚至整个欧洲大陆。
法国大革命殷鉴不远,智者不可不虑!
其三,即便以上情况统统没有发生,可若普鲁士凌辱奥地利过甚,德意志其余诸邦,尤其是南部同情奥地利的邦国,看在眼中,必然心寒,对普鲁士收拢人心,统一全德,大有关碍。
其四,关卓凡的看法,和俾斯麦如出一辙:奥地利体量之钜,以普鲁士目下之胃口,是消化不来的。若真的硬生生吞了下去,十年二十年之内,除了“消化”奥地利,普鲁士什么别的事情也别想做了。
关卓凡提醒威廉一世:奥地利虽然也算德意志一脉,但帝国成分十分复杂,并不“纯粹”,普鲁士吞并奥地利,弄不好是背上了一个大包袱,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最好的法子,是将奥地利踢出德意志联邦,德意志其余诸邦,聚于普鲁士麾下,统一为一个较为“纯粹”的“德意志帝国”。
其五,法、英、俄三家在旁虎视眈眈已久,尤其是法国,若形势继续发展下去,绝不会袖手不理,只怕普军未至维也纳,法军便开入奥地利境内了,普鲁士同时对阵法、奥两军,难有胜算。
其六,若国王陛下宽宏大量,不为己甚,奥地利君臣上下,必感恩戴德,异日欧陆若有大变,奥地利必会坚定地站在普鲁士一边,至不济,也会保持中立。
云云,云云。
李福思旧事重提,表面上,似乎多着墨于批评某些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真正的目的,其实是——
第一,吹捧关卓凡,并强调中、普两国的“盟谊”;
第二,委婉表明,就算国王陛下暂时被什么东东“冲昏了头脑”,但最后关头,总是能够如关卓凡方才所言,“从善如流”,“做出最正确的决策”,因此,西班牙王位继承一事上,他屈志于法国人的“聒噪”,只不过是一时糊涂,很快,国王陛下就会醒过神儿来的啦!
辅政王殿下,无足为虑,无足为虑!
关卓凡微微一笑,“‘七周战争’之进止,国王陛下最终从善如流,我的刍荛之见,其实无足轻重,说到底,还是……嗯,一来,国王陛下天纵英明;二来,国王陛下对俾斯麦首相,信用不替——这份君臣际遇,实为千古难遇,令人歆慕不已啊!”
李福思赶忙说道,“辅政王殿下的意见,一言九鼎,一言九鼎!”
顿了顿,“不过,国王陛下和俾斯麦首相,确如亲王殿下所说,‘君臣际遇,千古难遇’!这个,嗯,如同贵国两宫皇太后之于辅政王殿下——一样的,一样的!”
这个……好像还是有点儿不一样的吧?
嘿嘿。
经过一番相互吹捧,会谈的气氛大为改观,“互信”神马的,又回来了,可以心平气和的讨论下一步的对策了。
“倒是可是设身易地,”关卓凡说道,“替巴黎方面想一想——如果我们是法国人,接下来,如何进止?”
这是一个有趣的思路。
李福思很认真的想了一想,说道:“国王陛下既替巴伐利亚做了放弃西班牙王位的承诺,贝内代蒂心满意足,未再进一步纠缠下去;不过,巴黎方面,尤其是拿破仑三世本人,未得国王陛下‘普鲁士永远不再要求这种已经放弃了的候选人资格’之保证,只怕心犹不甘——毕竟,这是他的‘面谕’嘛!”
“不错!”关卓凡说道,“这个问题上,法国人只怕还要生事。”
微微一顿,“除此之外,依我之见,法国人还会有更多、更过分的需索——普鲁士在西班牙王位继承上屈志于其压力,法国人必然大受鼓舞,胃口一定会撑的更大,国王陛下即便做出了满足拿破仑三世‘面谕’的保证,怕是也不能餍其所欲啊!”
李福思浓眉一挑,“辅政王殿下的意思是——”
“‘七周战争’刚刚打完,”关卓凡说道,“普、奥两国刚刚签署了《布拉格条约》,巴黎方面,就有人声称,普奥之争,法国的保持中立,是普鲁士能够取胜的最重要原因,普鲁士很应该对法国感恩戴德,很应该对法国有所报答——这些言论,政府里、国会里,都不乏市场,对此,你应该还有印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