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教授说,周人的崛起是一个谜团。崛起太快,而过程之中发生过什么,实际上也比较含糊不清。
但有一点很有趣的是,那就是在周王朝的文字记
载已经很完备,但推翻商王朝之后,对商王朝的许多事情都隐而不发。不作记载,而将商王朝所灭亡的根本原因,归咎于周王帝辛的种种作死,比如酒池肉林,比如发明了炮烙,大兴土木,奢靡无度等。
然而从历史考古之中的一些发现之中,历史学家早已经发现,享乐、酷刑,始终贯穿着整个商王朝的统治时期,这并不纣王一个人的特例。然而相反的是,作为一个君王,帝辛不但英武善战,也屡屡为商王开拓疆土,打击夷狄,巩固了中原文明对死亡夷狄的优势。
当然,周人的记载里,这是比较少的。同样的,有一样不该被忽视的,周人应该大肆利用的黑材料,但也同样没被记载进去。
殷商是神权弥漫的国家。国君和贵族,实际上也是巫师。商人平时在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的频率,比其他们日常吃饭的时间还要多。而每一次郑重的祭祀,都用人牲——就是用活人祭祀。而殷商事情,贵族死亡之后,殉葬的奴隶数量也是数量繁多。祁教授做过统计,这些年出土的殷商贵族坟墓,殉葬的奴隶少则数人、数十人,多则成百近千。用于殉葬的牲畜更是不计其数。这种规模的殉葬,在那个时代如果用殷商本土臣民或者奴隶,都是极度消耗国力的事情,哪怕被神权迷糊了眼睛的整个殷商上层贵族,也不会去干这样的事情。
这些奴隶从哪里来呢?
李游当时在听祁教授讲诉这些故事的时候,并不觉得这个问题难回答。答案自然是战俘,掳掠统治周边部落,方国的奴隶。
但这个答案,祁教授虽然赞同,但是他认为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这个答案涉及到了周王朝的崛起,如果单纯从殷商本身将其解释清楚的话,那么最初的问题就无从解答。
殷商的强大,自然迫使周围方国的承认其宗主国的权利。然而作为宗主国,对周围的方国统治也是讲究方法和底线的。就算方国每年按照约定进贡奴隶,也经不起殷商强大的消耗能力。在那个时代,劳动力原本就是极度稀缺的东西,奴隶的生存环境极度恶劣,根本活不了多久,这只是其一,第二,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时候,也得杀一些,贵族死亡,殉葬也得消耗一些……单纯依靠进贡,绝对不可能足够的。
那么,周围的方国不可压迫过甚,奴隶的需求量存在,那怎么办?那必须需要一个稳定的奴隶供应来源。
这就是周王朝崛起原因。祁教授并非无的放矢。在甲骨文之中,周人这个“周”字,实际上与羌人的“羌”字有一定的渊源。甚至有史学家认为,周人实际上就从羌人之中分离出来的一支,只是他们从游牧的状态转变成了半耕牧。
“周”字的甲骨文字体里,有献祭和滴血的含意。甲骨文是象形字。象形字实际上本身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一般形象而制定的。根据这一点可以逆推到一个结论:在殷人的眼中,周人是献祭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