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八章 训作(1 / 2)

“尔等的担心及想法,朕是明白的。”刘易站了起来,向殿堂内的众臣及众女压了压手,神情认真的对他们道:“的确,你们说的都对,也有道理,不过,朕却不能不亲征。这不关乎朕亲征是否影响到战局的问题,而是关乎到一个四海之内外皆有皇恩的问题,以及,关乎到我们大汉将来千秋万代的事。”

刘易向下面的众人拱了拱手,接着说道:“相信,殿内大多爱卿皆是学富五车,通古博今,饱阅诗书的大学士。所以,相信你们都看过读过先秦时期的一编我们汉族诗歌。”

刘易说着,便吟出一首诗歌来: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刘易诵出这首诗歌之后,缓缓的扫视着下面众臣,道:“众卿,你们谁来解释一下此编诗歌的意思?”

“皇上……”

一个发须皆白的老臣,先出来道:“老臣斗胆,便解说一下,不对之处,还请各位大人纠正。”

刘易一看,却是老郑玄,他来解说,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便点头道:“郑老先生,请!“

“依老臣之见,此编诗歌的大意是说:爬上高高的北山,去采山上枸杞子。体格健壮的士子。从早到晚要办事。王的差事没个完,忧我父母失奉侍。

普天之下每寸泥,没有不是王的地。四海之内每个人,没有不是王的臣。大夫分派总不公,我的差事多又重。

四马驾车奔驰狂,王事总是急又忙。夸我年龄正相当,赞我身强力又壮。体质强健气血刚,派我操劳走四方。

有人安逸家中坐,有人尽心为王国。有人床榻仰面躺,有人赶路急星火。

有人征发不应召,有人苦累心烦恼。有人游乐睡大觉,有人王事长操劳。

有人享乐贪杯盏,有人惶惶怕责难。有人遛达闲扯淡,有人百事都得干。“

郑玄将刘易所说的全编诗歌都解说了一遍,然后道:“这便是老臣的理解,若有不当之处,还请皇上及诸位大人指教!“

刘易啪啪啪的却拍起手掌来,笑道:“很好,依朕之见,亦差不多是这样的意思,诸位爱卿,你们还有什么补充?“

“郑玄大人已经说得很清楚,我等亦认为是如此的意思。“

殿堂内的众臣,纷纷表示他们亦是同样如此理解的。

“那么,众卿觉得此编诗歌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的意义?或者说,此编诗歌,有没有值得我们注意借鉴的地方?“刘易再问道。

“皇上,臣觉此诗歌所言,便是我们先帝时期,我大汉被宦官权臣把持朝政之时的社会写照……“贾诩应道。

“是啊,就是一个现实的写照,其实又何止是我们先帝时期?往上的大汉历史当中,先秦时期,战国时期,不都是如此?”刘易叹了一声道:“再往上,夏商周,春秋战国,莫不如此?而如此的结果是什么?一个朝代,由无到有,再到盛极而衰,到灭亡,再到另一外朝代的兴衰成败。这就是一个死循环,就好像是天意,天下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我们汉人先贤,早已经发出了这样的警示,早已经为我们治理天下的不足之处,或者是不公之处指了出来。但是历朝历代,又谁会注意呢?“刘易道:”因此,朕觉得,此编诗歌,可以作为我们大汉的训示之编。我们大汉朝廷,自上以下,都要牢记此编诗歌,引以为训。“

“劳逸不均就是“逸之无妨”和“劳而无功”,因此就会上层腐败,下层撂挑子,这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害”。”刘易重重的道。

“皇上……”

刘易举了举手,止住一些朝臣,继续道:“我们现在的大汉,已经不仅仅只是我们华夏本土,我们大军的征途,已经远达万里以上,一次远征,我们出动的军马数以百万来计。诸位又有没有想过,这些远征的将士,他们是来自多少个家庭?每一次远征,会有多少亲人送别自己的子弟,有多少家人分离?”

“按你们所说,朕为天子,天下所有的一切,土地,人口,都是朕的。我们汉军,所远征所夺取的一切,亦都是朕的。而你们为朕夺取天下,为朕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的百姓,辛苦劳作,全是为了朕。如此,你们却叫朕留在宫内享乐,乐享其成,心安理得的收获你们用热血和汗水换来的一切。如此,你们叫朕又如何安心?而你们,会否感到不公?我们的军士,我们的百姓,又会否感到不分?”

刘易目露精光,顿了顿,“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你们又如何理解道德经中所言的这句话?”

这次,刘易没有待众臣回答,直接一字一句的道:“依朕的理解,那便是天地如何,那是自然,而圣人不仁,那就是人为。天地自然如何,万物如何,无人可改可逆。但是,若是人为,让世间不公,视百姓为刍狗,那么物极必反,便可逆可改。所以,如今我朝有大志向,欲使天下世界大同,传我大汉文明,那么,我身为大汉皇帝,又岂能不以身作则?数以百万计的大汉将士远赴海外域外,若有我这大汉皇帝一起亲征,便能堵天下悠悠之口,就不会让天下人感到不公,如此,方能够保持我们现在大汉上下,军民如一家的情形。”

“众卿想想,如今我们大汉发展的确良好,百姓对朝廷归心,而我朝百官,亦能做到奉公守己,爱民如子。但我们有如今的局面,是如何得来的?靠什么得来的?全靠我们满朝百官上下一心,一如既往的抱着一个为民请命的忠旨,让我们大汉从来都没有人发出对我们朝廷不满,没有什么感到不公。朕如今亲征,便是要给后世子弟一个榜样,身处高位者,不能让世人感到处事不公,凡事以身作则,方可让天下万民一心。”

“何况,朕所指的万民,已经不仅仅是指我们大汉华夏本土,亦已经包括了我们大汉兵锋所到,所统治地区的万民。皇帝坐在大汉中土皇宫,遥说他们是朕的子民,相比起朕亲自站在他们的面前对他们说他们同样是朕的子民来说,众卿认为,如此那一个情况更能让那些异族民众对我们大汉更有归属感?如果朕坐在皇宫,遥遥的对他们说他们是朕的子民,他们连朕是什么样子的都没有人见过,相比起来,他们是否会认为不公?不公,又如何能够获得他们的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