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南洋地区,现在的情况就是地广人稀,有许多的地区,可以很容易的开恳出来成为良田。可以收获更多的粮食作为大汉发展的储备,但因为生产力的不足。使得南洋地区更多适合种植粮食的地方,一直都处于一个原始生态状态。
要知道,南洋地区,一直都是粮食高产的地区。虽在与大汉交界的地区,是山地居多,但是处于海岸线四周的地区。河流密布,那些平原地带,极适宜大量种植水稻。并且,那些地区,一年可种植三期。如果能够大量的开发出来。那所生产出来的粮食,就绝对数倍数倍的增长。刘易不能不重视,也不得不想办法及早加以利用。
并且,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汉军当中的江东军,似乎没有什么的战事了,百多万的江东军,眼下无非就是征服台湾,震慑已经归顺大汉的山越人,辅助交州太守士燮对南洋地区的治理。还有就是出兵对更远的地区进行试探性的探索。
经过大汉立国之后的这一段时间,新的军制整编整顿估计各军也搞好了。刘易觉得,也是时候让江东方面的大军有点事去做,不能总是在闲着。
但是,就大汉目前的情况而言,也的确不宜马上兴兵远征,所以,刘易觉得,还是让孙策与周瑜等小子,先搞一搞生产。
秦皇时期,始皇派赵佗率五十万秦军进入岭南,使得大汉南方地区发展到如今的地步,使得岭南一带,永远都是大汉的一份子。那么刘易现在派出百万汉军进入南洋地区去发展,以目前南洋地区还处于一种较为原始的状态,刘易相信不用多久,这些地区就等于是以前的岭南,将会彻底的成为大汉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地区。
另外,可从北方调去一些耕牛马匹,以及征召一些愿去南洋开展生产的百姓,如此,刘易相信,不用多久,整个南洋地区,很快就能被开发出来。
想到就做,没多久,刘易便让朝臣商议起草,给汉东孙策及周瑜等人送去了最新的指示要求。
正好,江东已经无战事,并且,江东人才众多,在他们依照大汉的治国方针,按朝廷所颁布实施的政令去治理江东之后,使得江东地区的百姓,很快就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那个,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本属于孙策或后来孙权的那些辅臣。处于这一个时期左右的吴臣,知名的那些就不用说了,如张昭、鲁肃等等。那些不算太知名,却有着一些真才实学的历史上的吴臣,也基本被发掘了出来。而且,这些历史上的吴臣,真正直接留在洛阳京城协助刘易治理大治的大臣却不多。如鲁肃,刘易更希望他留在朝廷协助自己,但是他还是喜欢返回江东去为官。眼下,刘易将建业城定为江东地区的主要城市,将来,刘易计划将其城改成后世的名称,南京。现在,其首任的太守自然是刘繇,但鲁肃却是建业城的主政主官,这是刘易有意******繇,适当的时候,会将刘繇调回洛阳,给他一个闲职。别的众多历史吴臣,也在江东各个城镇有着重要的职位职务。
可以说,眼下,对江东进行治理的官员,其实大多都是原来东吴臣子,与历史上的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这样一来,江东地区的治理,是最快进入正轨的,这样,也直接使得孙策、周瑜等等一众军将,直接处于一种无所事事的闲置状态。民生政治都不用他们去亲自处理了啊,军队的构建,也有了更先进科学的统治,根本就不用他们事事躬身去处理事务了。
如此一来,当朝廷的命令指示一下达,他们就一个个如打了鸡血一般。似乎,总算能有一点事儿去干了,那怕是率军前去搞生产,但搞生产也算是为大汉的发展及振兴贡献力量,不是?
所以,命令指示一到,孙策与周瑜等家伙就马上全军动员。大军兴高采烈的,浩浩荡荡的开往岭南,与交州太守士燮交涉之后,大军直接开赴南洋。这种情况,还真的有点像后世那知青下乡的情况,连汉军将士,也对本是异国他邦的地区的生产开发产生了浓厚的热情。
百万大军下南洋,这将会是一次对南洋的那些土著人的一个极大的冲击。那些还残余在密林当中的土著人,也将会再一次被肃清,他们,除了臣服于大汉最终被汉化之外,别无选择。
这也是对南洋的统治进一步加强的手段。
刘易这是要吸取历史上的一些经验教训,在为大汉开疆拓土之后,绝对不能再犯历史上的那些错误。
比如,大汉时期,对待那些异族人,只要他们口头上臣服,然后就任由他们自治,并且,还不停的给予钱粮安抚。刘易觉得,这样就等于是养贼,不在政权上对他们进行绝对的统治,不能让那些异族彻底的从身心上臣服于大汉,那么他们早晚会成为大汉的祸害。另外,历史上的大元,他们虽然打下了广阔的疆域,直接镇压,打服了许多的部族。可是,他们同样是缺乏一个有效的统治,很快,就被别人翻身,使得其彻底失去了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区的统治。
刘易就是深深的明白到这一点,所以,对于一些已经被收归于大汉的疆域,绝对不能给予自治及事后不继续加强统治。(未完待续。)
ps: ps:最近卡文,码得有点乱,接下来尽快进入远征世界的剧情吧。不会有太多字数,会尽量精简。完后就是新书了,感谢一直支持烟枪的所有朋友。特别感谢几个本书的掌门书友,当然还有一众长老及所有看正版的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