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军尽出(2 / 2)

呵呵,也罢,相信有些事不用说得太过明白,如果刘某不出兵,不将曹兄的军马压缩回到了许都一带,不在整个形势上,对曹兄形成了一个包围之势。曹兄又会信服么?能够轻易的言及归降的事么?

当然了。现在的形势似乎对刘某有利,所以。刘某才会劝说曹兄能够放下心中的执念,你我一起共事。一同振兴大汉。但换过来想象一下,是刘某反被曹兄如此攻打,被曹兄的大军将刘某压缩在一个城内,这个时候,如果曹兄你能够容纳得了刘某,能够接受刘某的投降。我相信,为了整个大汉的大局来计,为了避免损伤太多汉人元气来说,我刘易愿意投降。

又或者,此也是成王败寇吧,可是,为了天下计,我想,有时候的确是有必要放下一些私心,咱们谁跟谁?都应该能够拿得起放得低。

你曹操能够在形势上压倒我刘易,能够打败我刘易,那么我刘易就给你腑首称臣又如何?

现在,曹兄你还想什么?再战下去还有什么的意义?无谓流血牺牲,归顺新汉朝,我刘易能够保证,不仅可以让曹兄继续享有现在的名誉地位,连丞相都可以让你继续担当,整个大汉的丞相,并且,可以继续任由曹兄你一展心中抱负,我们一起为振兴大汉的事业努力……

话到如此,刘某已经对曹兄你作出了最大的让步,就看曹兄你如何考虑了。”

……

刘易这个,可还真的不是说笑,他跟戏志才、荀文若、贾诩、卢植等等朝中的大臣都商议过了。假如说,曹操能够归顺新汉朝的话,的确可以许诺曹操,他依然为新汉朝的丞相,甚至可以让曹操尽展其才能,能够让他真正的拥有权力。

当然了,曹操所做的事,不能超出新汉朝基本国法的规范之外,还有,新汉朝还有内阁,一些决策,得要通过内阁的商议方可以通过。因此,刘易跟朝中众臣,都不太担心让曹操继续为新汉朝的丞相,这个,只是等于增设一个职位而已。

不过,曹操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虽然,从这封信当中,的确看出了刘易的诚意,但是,他却是不会同意刘易的这些条件的。

因为他早就抱定了决心,绝对不会轻易向刘易低头的。所以,不管刘易说得有多好听,哪怕是为了什么的大义,他都不会同意。

实际上也是人之常情,一个人的理念不同,岂有可能说一通大义就能让对方顺服?

何况,曹操也不是后来人,他并不知道三国战乱之后的大汉是如何的。在曹操现在的心目中,他根本就不认为自己跟新汉朝大战一场就会影响得了大汉的汉人元气。

近数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大汉到处都在打仗,每天所牺牲的士兵多得海里去,又不见汉人会灭种灭族?

所以,刘易跟曹操所说的,并不能影响得了曹操的心里决定。

曹操就刘易所说的,也给刘易回复了他的决定。

总的来说,就是向刘易表明了他的决心,他认为,说话谁都会说,但是,事实就是事实,现在处于弱势的是他曹操,刘易怎么说怎么着,容不得他来说话。假如真的有那么的一天,到他曹操反将刘易打败的话,他或许也会如刘易所说的那般,给予刘易一个投降的机会。

现在,曹操还不甘心,始终都认为自己还没有完全输了,他现在还手握如此多的军马,还有与新汉军一战之力。这个时候,不战而降,不是他曹操的性格。

因此,曹操也明言,让刘易不用再多说,到底谁胜谁负,还是手底下见真章。

数天之后,刘易在虎牢关收到了曹操的回复,不禁有点抓头,有点无可奈何。看来,这一战是真的不可避免了。

不过,如果曹操当真的那么轻易投降归顺的话,那么就不是曹****。刘易对于这个结果,也早有心理准备。在正式向曹操发起最后的战争之前,跟曹操如此对对话,就当作是先礼后兵吧。

既然到了这个地步,刘易也没有什么好说了。

估摸着,刘易早前让人将火药包送往各路军马的,现在应该也送到了,有这个辅助,刘易相信新汉军必定能够一路攻下曹操的坚城,相信各路新汉军,也很快能够将曹军进一步压缩,让其军马全都收缩回到许都。

所以,刘易认为,自己的中路军,也是时候再次挺进了。

当即,刘易下令下面的各军将,马上开始展开攻击,争取在更短的时间攻破虎牢关前一带的曹军防线。

而刘易,自己亦亲自率一路军,直接向陈留方向推进。

赵云、典韦、许褚分别增兵华雄、徐荣、及文丑、颜良的三路,互相呼应,齐头并进。

数以十万计的大军从虎牢关开出,浩浩荡荡,人马鼎盛。

这一次进攻,势在必胜,几乎所有洛阳、关中、并州的人马齐出,还包括了塞外异族的军马,全都出动了。

决战,就得要以狮子搏兔之势,务必尽全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