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张辽的死志(2 / 2)

最终商议的结果,是马上派人前往许都求援。请曹操另派一员大将率一军来援。同时,也派出快马,前往汝南。将襄城的情况告知在汝南镇守的张辽。想请张辽在没有敌军攻击到汝南城之前,先率其所统率之军,赶来襄城,与许都前来支援的曹军一起,配合他们襄城的军马,一举灭了城外的二十多万的新汉军。

他们的胃口有些大,但是,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因为这一支新汉军算是孤军深入到他们的势力范围二百多里之内。其补给线太长。如果能够集中优势的兵力来合攻这支新汉军的二十来万的军马的话,他们也未必没有胜利的希望。

但是。世事又岂能如他们所料?又如何能如他们如愿?

因为几乎与宛城的军马同时出兵的,还有荆州襄阳的军马。

关羽早已经集结好差不多二十万的荆州军。时间一到,他马上就突破了襄江。

为了渡江,关羽请回到了江夏的黄祖调来了一部份水军给他,主要是征用船只,运兵渡河。

相对于新野一带来说,襄江边的曹军,留守的兵力就更少了,因为这一片地区,与荆州襄阳太近了,而又离他们许都朝廷太远了。如果有什么事,也很难在第一时间获知情况,再加上,襄江防线更长,曹操也没有那么多的兵力沿江防守,所以,在襄江东岸的曹兵,并没有给渡江作战的关羽所部的新汉军造成太大的阻力。

还有,关羽请马超先助自己夺取汝南,再往整个豫州平原纵深发展,与沿长江南下的张飞所部的新汉军军马呼应。

所以,十万西凉铁骑,渡过襄江,铁蹄踏上了豫州的时候,整个豫州的曹军都为之震动。

新野城的曹军,简直就是望风而逃,根本就没敢据城死守。

而在汝南城的张辽,获知新汉军的大军终于杀过江来,他更加没敢轻易的率军迎战。因为他知道,豫州的南部,枣阳、义阳、平春一带,根本就无险可守,根本就难以依据那些地区来抵挡新汉军的兵锋。除非,他认为自己所率的曹军已经强大到不惧新汉军,敢随时与新汉军大决战的地步,否则,他必须得到据城死守,不能轻易出击。

当然,张辽也并非是什么都不做,他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收拢从各地撤回来的曹军,对那些曹军马上进行整编,让那些曹兵,可以直接加入他的汝南守军秩列,为自己增加多一点守城的筹码。

而就在张辽在忙于收编撤逃回来的曹兵时候,他就收到了来自襄城的求援,以及请他出军夹击襄城前的新汉军,先灭了在他们襄城前的二十多万的新汉军。

说实在,汝南离襄城并不算太远,就等于是许昌到襄城的距离。

如果是以前的张辽,他必然会把握战机,就趁新汉军在一时半刻还没有杀到汝南来之前,倾尽其精锐前往襄城打这一仗。

但可惜,现在的张辽,与历史上的张辽有了很大的分别。历史上的张辽,他归降曹操之后,一心一意为曹操效力,没有二心。但现在的张辽呢?怕正应了那一句,人在曹营心在汉。他平时更加关注的,是在新汉军的兄弟高顺等人的情况,关注着新汉军的种种战事,每当新汉军又打胜了一仗之后,他都会暗里高兴,偷偷的痛饮三杯。

当然,大多时候,张辽的确有点意志消沉,在曹操军中,他只能本着一种职业精神,做好做对自己的事,对于在曹操的面前表现争功什么的,他却是从来都不去想了。尤其是,每当一想到曹操与新汉朝的紧张局势,想到他可能早晚得要面对新汉军,要与新汉军交战,他就会感到茫然,心里不知道要怎么办。

尤其是,当张辽一想起,当年在他被曹操、刘备联手攻击的时候,刘易与高顺等冒死相救,他就觉就冲这一份救命的真挚感情,他也很难做得到当真的与新汉军死战。现在,满庞、于禁他们请他出兵助战?张辽几乎就没有怎么考虑。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哪怕是曹操的命令,张辽怕都要三思而行,何况是满庞与于禁等人的请求?

所以,张辽只是命人回复,他在汝南城,要面对新汉朝大将关羽与马超的攻击,难以抽出兵力助战。汝南不容有失,如果他们击退了新汉军还请派军来援云云……

反正一句话,张辽的心里,就不想出兵助战。他没有将满庞他们的计划,透露给新汉军知道已经算是对得起他们了。只不过,以张辽忠诚的性格,他自然不会那么做的。

事实上,张辽就是这么的一个人。

曹操命他镇守汝南城。其实他的心里也猜想得到,是因为曹操根本对他就不够信任,所以才会着他镇守妆南这座明知难以守住的城池。

但却依然让他死守,也就是说,他与汝南,其实都等于是被曹操所放弃的棋子。

只是,不管曹操是如何想,但张辽的心里,哪怕是再向着新汉朝,但还是会为曹操守住汝南的。他已经抱着死志,最多就是以一死以谢曹操,以谢天下,以告之刘易他的决心,他的心意。

所以,如果新汉军杀到的时候,张辽就只好尽自己的人事。实在不行,新汉军非要强攻汝南城,他只能以死来报答曹操,来向刘易明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