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走在街上,看到洛阳一片繁荣的景象,心里却想着一些与气氛不太对的事儿。并没有被眼前的繁荣蒙蔽。这个,也多得刘易是后来人,见识过了历朝历代的兴衰成败,朝代更迭,也看过了,哪怕是后世太祖的时代,也依然在一些事上犯了一些错误,刘易现在,不想再犯那样的错误。
这也算刘易难得,身在温柔窝当中。还能考虑到这么多的问题。如此也足能够证明,此时的刘易,的确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为了生存而挣扎的小兵刘易了。新汉朝在发展。他亦在成长。
或者,真的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现在的刘易,举止投足之间,已经自有一种威严,一股龙威,就算是追随刘易最早的戏志才、田丰等臣,他们都不敢在刘易的面前太过随意了,一般都显得守礼正经了许多。
刘易虽然不太喜欢与他们仿似生疏了许多,但是。有些事,在潜移默化当中就会慢慢的改变。刘易也得慢慢的学会去适应与下面的人的这种改变。
用他们的话来说,不成规矩不成方圆。一些老祖宗数千年流传下来的礼数不丢,否则君不君,臣不臣,又如何治理若大的天下?
所以,刘易现在,就算是再不习惯,也得要慢慢的适应接受一些繁文缛节。
如现在,刘易到了皇宫。
首先,在禁卫认出来后,请刘易先等一会,通传皇宫里面。然后,一众大臣出来跪迎。待刘易言明,自己连朝服都没穿就不上朝了之后。又再通传后宫里面,皇太后何婉及在宫中的一些女人,盛装出来跪迎。反正,真的是做足了后世一些电影电视里的做派,甚至一些没有的,也有了。
如先请刘易去沐浴更衣,再用膳,再与皇太后何婉等女见面。
刘易虽然很反对,但是,连何婉与阳安公主她们都要求,刘易现在就得要开始适应。不能再根据自己的喜好随便的胡来了。因为,现在整个天下的百姓,都在看着他,刘易得要给天下人做一个表率。
而皇太后何婉请刘易进宫来,其实就是跟刘易商议一下将来让少帝刘辩让位登基为帝的事。
她们认为,要准备的东西太多,必须要提早准备。要显得隆重正式,到时候还要举行祭天祭祖的仪式,普天同庆。另外,朝中的众臣,也跟她们提过,要向刘易提出,现在的新汉朝,不同于前朝的西汉、东汉,待统一天下之后,还称为新汉朝似乎有些不太妥当,必须要想一个更好的国号,以示正统。国号、年号什么的,都要跟刘易商量。
朝中众臣,将这些事交给皇太后跟刘易提出来,不用拿到朝堂上去与众臣商仪定国号,这主要是要给刘易一个树立其无上权威的方式。国号由国君所定立,一言而决。
对于这些事儿,刘易倒觉得好办。到时候,正式的正统称号,就叫做华夏大汉。或称华夏王朝、大汉天朝。如此,既可以和早朝大汉的称号区分开来,又沿袭了一些传统的称呼。华夏,是指整个天下的民族都归华夏,大汉,意指以汉人为尊,华夏大汉,就是指天下以汉人为尊的王朝。当然,再简称一些,也可称华夏或直接称大汉。
这个,何婉与阳安公主她们都觉得可以。而年号,这个刘易不太懂,听了众女的解释,才知道年号就是历史上那所谓的什么开元几年、顺治几年什么的。这些刘易觉得可以随便了,因为刘易计划把新历法推广开来,以后,说年月日,就按新历法来说,另外,也把农历法正式化,如此,如后世一样,有新历、农历。如果硬是要搞出一个年号来的话,这个也只能是第三种说法了,随便说一个什么的开元一年或中兴一年,再顺推下去就好。
还有一个,朝臣及何婉、阳安公主她们都觉得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刘易的封禅之地。秦皇汉武都于秦山封禅,他们都要求到时候,刘易也得要在泰山封禅,如此方显得正式及正统,视为天命所归。
那个,这个刘易却懂,古代帝王封禅意图,就是要以天命来神化君权。而《五经通义》中提到“天命以为王”,又西汉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中给出了帝王封禅所必需的条件就是要到泰山封禅。实际上,华夏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会到泰山去封禅。
因此,刘易也得必须到泰山去封禅登基。
不过,这些也好说,现在,只是在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实际,泰山都还没有收复回来,得要到时候再说。
另外,这段时间,何太后何婉与阳安公主等女,根据原来大汉的一些宫廷法等等,重新制定了新的宫廷法。现在要给刘易过目,如果可行的话,将来就打算按这些法规来打理皇宫。
这些刘易也不得不看,虽然他的心里,一直都想着尽可能的随意一些,但是,今时也不同往日了,哪怕是再随意,哪也得要有一些规矩。
还好,众女制定的宫廷法也不算是太过复杂严苛,多少都根据刘易的一些想法看法,以及性情来制定的。要修改的地方并不算太多。刘易只是将宫中的一些比较残酷的刑法剔除,还有就是将冷宫给废除了,将来,皇宫里不再有冷宫。
另外,刘易还加了限制,皇宫不能有太多的宫女,自己的女人,每人不能超过四个侍女,一个两个这样最好,并且,一般的宫女,规定一个进宫及出宫的合适年龄。
反正,不合理的刘易就修改或废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