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胜利让天下振奋(1 / 2)

刘易一到天镇,就听到了文丑、颜良两将的好消息,不禁心情大慰。历史上被称为有勇无谋的两将,居然可以较为弱势的兵力,完胜乌桓蹋顿的十万骑兵。并且,他们这一次的胜利,可以说是史诗一般的胜利,真的值得好好的称赞他们一翻。

特别是文丑,刘易让他为先锋,主要是看他作战勇猛,方让他率一军为先锋军先行一步。没想他居然也能用脑子打仗,先是激怒引乌桓骑兵来攻击,然后率军引得乌桓蹋顿的十万骑兵远离天镇,还懂得绕到上风,利用风向顺风的条件,增加一点箭程的射程距离,懂得利用点面的概念,一边引乌桓骑兵大军来追,一边慢慢的损耗乌桓骑兵的兵力。

还有别的,诸如在乌桓骑兵大军欲撤回天镇的时候,突又杀一个回马枪,趁乌桓大军一时料不到,斩杀了乌桓大军的一部份骑兵。如此敌进我退、敌停我扰,敌退我追的打法,逼得乌桓大王蹋顿不得不分出一支骑军敌住文丑,从而让文丑最终也达到了敌众我寡,分而击之的战术目的,被文丑率军反扑,击杀了乌桓殿后之军两万人。

刘易还真的没有想到,文丑这个家伙居然也懂得把一些战争当中的小战术技巧运用得如此纯熟,实在是让刘易感到欣慰。

这一场战役,最大功劳应该是文丑的。不过,颜良能以零伤亡的代价,斩杀了那么多乌桓骑兵。直接导致了乌桓大军的大败,他能抓住敌人骑军战线拉得太长。队形太散乱的机会,当机立断的向蹋顿的野外骑兵发起攻击,而不是攻击天镇,同样也证明了颜良对于战争的把握能力超强的嗅觉力。以与文丑默契的合击乌桓大军,也同样证明颜良的优秀。

刘易看着自己手下的一众将领,慢慢的终可挑起了大梁,一般的战事,基本不用自己再操心的情况。心里还真的非常欢喜,真的有一种自己随军亲征是否有点多余的感觉。

特别是又收到了河套战场上送给的一个个捷报,刘易的心里还真的前所未有的开心。

刘易的心里,还真的有点叹谓啊。从种种的迹象表明,新汉军真的成长了起来,以新汉军现在的战斗力,已经可以轻松的击败敌人十万以上的大军。这个。要是放在以往还真的难以想象的。

看到自己手下军将、看到新汉军战士的强横,刘易似乎看到了新汉军日后卷席天下的时日快到了。

而刘易不知道,新汉军在长城关外分别与匈奴人、乌桓人的战事,所取得的一个个胜利,如风一般传到了大汉各地诸侯的耳中。大汉各地诸候,他们早在刘易誓师出征的时候。通过新汉朝新民报所公布的消息,知道了刘易对关外用兵的这个军事行动。他们马上派出了无数的探子来关注着新汉军与关外异族的举动。所以,新汉军与匈奴大军、乌桓大军交战的消息,大汉各诸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当然,他们虽然不是同时间得知。可总归是知道的。

当新汉军接连消灭了那么多胡人大军的消息传到了大汉各地,可谓举国欢腾。万民互庆。整个大汉都沸腾了。

汉人有一点是相当值得赞颂的,那就是在对付异族的时候,大家总会非常齐心,可以放下互相之间的仇恨,共同对敌。这个,也是汉人可以屹立世界不倒的原因之一。新汉军在关外打了胜仗,他们亦感到身受,为新汉军的胜利而欢呼,因此而大受鼓舞。

也因为整个大汉都备受鼓舞,亦使得各个诸侯没敢对新汉朝有什么的歪念,如果他们在新汉军远征大漠,他们在背后拖后腿,向新汉朝用兵的话,可能就会遭受到他们地方的百姓指责反对。由此,他们非但没有对新汉朝用兵,反而一个个来信新汉朝,对新汉军所取得的胜利表示祝贺。还有,正如刘易当初所想的,大汉各个诸侯,非但不敢出兵攻伐新汉朝,还表示了可以支援新汉朝,不少势力,向新汉朝捐助了一些物资,作为他们支援新汉军远征大漠的一点心意。

如此,刘易之前所担心的,新汉军大军远征大漠可能会遭受到大汉各势力趁机兴兵攻伐的危机总算是不太可能发生了。

当然,大汉各地势力诸侯亦因此而震惊,他们震惊于新汉朝新汉军的战力,他们惊于新汉军居然可以轻易的一连战胜了匈奴人与乌桓人的骑兵大军。这要是放在以往,他们是不敢想象的。

通过这些事,他们终于看到了新汉朝新汉军的实力是如何的强横。他们纵然不能在这个时候对新汉朝用兵,可是,他们也不由全都生出了一股危机感,他们全都不禁开始为自己的处境而担心起来。他们担心,万一新汉军打败消灭了匈奴、乌桓人之后,转头来对他们用兵,他们又要如何抵抗?他们还会是新汉军之敌吗?

就因为新汉军与异族人大军的事,让许多诸侯都处于一种忧心如焚的心境当中。

他们的探子,并不是只探得新汉军在关外的事,还探到了新汉朝境内的一些事情,对于新汉军军力的鼎盛,已经无容置疑。他们将来如何自保,如何不被新汉朝所灭,已经是他们目前最紧迫的一个议题。

也还好,并不是个个势力诸侯都能考虑得太远,他们都只是下意识的抓紧时间训练军马,或扩张军马。并没有考虑到他们要联合起来对付新汉朝的事。他们只是下意识的觉得情势紧迫,加快了他们诸侯之间的吞并进度,一时间,大汉各势力,不约而同的开始互相攻伐起来。整个大汉都陷入了一片烽火当中。

这些,也是刘易当初没有考虑到的。

当然。大汉整个局势,暂时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的。各诸侯之间的争战,也不会太快有结果。真正更要忧心的,是冀州袁绍、兖州曹操、荆州刘表这三个大势力。

因为这三个大势力,直接与新汉朝接壤,如果新汉军将来要对中土用兵的话,他们三个势力就首当其冲。也正因为有这三个大势力作缓冲,所以,别的小势力。他们才可以稍觉安心,以为就算新汉朝要对天下用兵,也没有那么快就轮到他们。

所以,地处江东的袁术,他按耐不住了,他被刘易杀到过寿春,差点灭了他们。这让他一直都寝食不安。他最担心的还是新汉军会从水路向他攻杀而来。因此,他进入了最后的疯狂,为了将来可保住他的地位,他决定大力扩张势力,他组建了一支水军,最要是用来封锁水路。避免当初刘易的水军可以长驱直入的情况。其次,他准备迁离寿春,想迁到汝南或者徐州。但是在汝南,他将来可能要受到刘表及曹操的夹攻,这让他也不得不考虑把他的都城搬到汝南去的后果。想来想去。决定还是要先夺下徐州再说。

他认为,徐州刚刚被曹操肆虐一翻。徐州陶谦的实力大减,而曹操还在与吕布激战,不可能再有余力插手徐州的事。这正是他夺取徐州的好机会。因此,他挥军二十万,从寿春向徐州攻击前进。

江东的各个势力,亦蠢蠢欲动,随时都有可能起战事,孙策也加速了他的扩张力度。

益州刘璋与汉中张鲁,他们亦不甘寂寞,互相正虎视眈眈,准备夺取对方的地盘以壮大自己。

曹操与袁绍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已经深深的感受到了压迫感,都各自增强了对各自对手的打击力度,希望可以尽快的解决对手,好争取到更多的发展空间、时间。有时候,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如果不抓紧时间,趁新汉朝对关外异族用兵之机,快速发展自己,那么他们将来就不可能再与新汉朝对抗,只有被新汉朝消灭吞并的下场。不管是曹操或是袁绍,他们都不想看到这样的事发生。

一时间,不管是在幽州的公孙瓒、赵云或是在徐州的关羽、张飞、糜竺、糜芳,他们都同感压力大增,在为新汉军接连打了胜仗而高兴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处境而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