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镇外,离码头不远,新建了一片房屋。道路修得平直整齐,而且极是宽敞。由码头到这里的一条大道格上宽敞,有十五步宽,上面铺满了炉渣,一看就让人觉得震的撼。
五郎左右看看,&sp;&sp;张大了嘴道:“这里就是建新工场的地方?这个样子——何曾见过?”
三郎点头:“正是这里。没有想到,襄阳府好大的手笔!工场区建成这样,谁不想来?”
两个人一边说着,一边到了一排房子前。房子外面的匾上,写着“襄阳江北工业区”几个大字,极是气派。开着门的房子里,可以看见五六个人在里面闲坐。
三郎上过两年村学,&sp;&sp;匾上的字虽然认不全,也知道这里是办事的地方。拉着五郎,走进门去。
里面一穿着青衫的年轻人见到两人,急忙站起来。道:“两位可是来办事?我们这里是襄阳府新建的工业区,欢迎来这里开工场。有什么不明白,尽可以问。”
听见话声,旁边一个低头伏在案上写字的人抬起了头。看见三郎,急忙起身,道:“三郎,你怎么来这里了?难道是想开工场?”
三郎一看,是与自己见过两面的丘明。他住的村子离三郎家不远,兄弟与张驰一起参军,现在是个都头。丘明上学成绩好得多,听说考进襄阳的什么学校,后来就不知道干什么了。
见过自己认识的人,三郎一下心情放松许多。上前与丘明见礼。道:“你怎么在这里?”
丘明道:“我在襄阳上过了学,便就留在城里做了个吏人。最近建了这个工业区,上官派我到这里来帮忙几天。对了,&sp;&sp;你来这里是要建工场吗?”
三郎道:“有个做柳筐的生意,&sp;&sp;供销社的人来找我。我的村子太小,难招到人,想选个热闹一点的地方。听供销社的人讲,这里建个什么工业区。一切都不明白,今日来问一问。”
丘明道:“那你可找对人了。这个工业区从建立的时候起,我便一直在这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问我就是了。我跟你说,最近官府特别重视建工场,来这里有优惠的。”
三郎道:“不知什么样的优惠?”
丘明拉着三郎两人到一边坐下,泡了一杯茶来。道:“我们这位王镇抚,与其他人不一样,特别重视工商业。而且不是一心想着收你们的商税,先想着怎么给你们解决困难。这处工业区,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才开办的。襄阳有两处工业区。一处在汉水南,地近群山,主要用那里的水力。一处在汉水北,就是这里了,离码头近。你们,&sp;&sp;这里都是新建的房子,新修的路,&sp;&sp;一切方便。”
三郎听了皱着眉头问:“镇抚这样做,为了什么?”
丘明笑道:“用镇抚的话说,是促进工商业发展,繁荣地方经济,加速社会发展。”
三郎道:“官府这样,有什么好处?总不能全是方便我们,官府一点好处都没有吧?”
丘明道:“好处当然有。最简单的就是收税啊。建场在这里,你们方便,官府收税也方便。这便跟以前官府买卖东西一样,专门设场,许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