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种特殊的国情,国内的高校成为将知识分子当作流水线产品从而生产的工厂。那不是落后,而是面对现状的一种无奈的妥协,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规律就决定了那样的一种教育制度,哪怕有人强硬的将其扭转为欧美一般的精英教育制
度,最终照样还是得被社会的潮流强势逆转。
某种程度来说,教育制度也是一种社会需求,有市场才会有产品,这是历史的必然。
现在的天下,以及未来的天下,跟后世建国之初的社会形势非常相似。
最重要的一个共同点识字率太低。
一个国家如何才能长盛不衰。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国民素质。日本和德国挑战全世界,被大伙联合起来围殴,又是拆光工厂又是扔原子弹,搞得一清二白身无分文。结果呢人家分分钟强国兴邦,经济仿佛坐火箭一样雄起,照样还是
世界强国。
凭借的是什么、
不是卖稀土不是卖市场,人家凭借的是国民素质。
只要老百姓的素质在,就永远都是世界强国。
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
而中原现如今施行的教育制度,就极度相似于后世欧美的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优秀的高端人才,是各大世家门阀今后的顶梁柱。
但是这样的人才,对于华夏的强盛其实并没有帮助。
想要让华夏真正强大起来、哪怕明日朱振这一伙人死绝了,另立一国照样世世代代领先全世界,就必须推行全民教育而“水师学堂”的设立初衷,就是这样一个面对全民招生的理想。学子从民间来,然后回到民间去,不指望他们对当今时局立刻产生多大的影响,只要民间的有识之士一点
一点的躲起来,终有一天会量变引发质变。
世家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毒瘤,但是这颗毒瘤却是寄生在动脉之上,轰轰烈烈的下刀子割去,后果必然是两败俱伤,甚至是不可承受之痛。
朱振对于世家的态度是坚决取缔打击,他心中有猛虎,但是他理智的明白这个过程要相对温和。
所以他搞教育,他搞纸张,现在又高全民教育,潜移默化之中,世家门阀必将渐渐的消亡。这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更是历史的必然,无可阻挡。
张旭听着朱振娓娓道来,震惊得目瞪口呆,就连手中的雨伞歪了雨水打湿了肩膀都浑然不觉。
太震撼了。
这小王八蛋的脑子是怎么长的,难道这世上当真有生而知之者,一出世便是宰辅之才。
性格暴躁的朱元璋,少有的在玄武湖忍气吞声了许久,终于在秋意袭来的时候,返回了金陵城。
公爵府里,炭盆散发着淡淡的竹香,窗外的寒风掠过落尽树叶的树梢,发出“呜呜”的尖锐声。
刚刚结束了一场大战,与陈友谅打的难分伯仲,朱元璋心情说不出好坏,将手下几位得力干将留下,说是有大事商量。
大殿内温暖如春,朱元璋坐在主位,命宫女给面前的数位大臣奉上香茗,君臣齐齐的喘了一阵气,冻僵的身体方才缓和过来。
朱元璋饮了一口热茶,活动了一下手脚,问道:“北方可有紧急的战报?”
西边儿的陈友谅还在酝酿情绪,东边儿的张士诚已经通过朱振表达了善意,南边儿都是些土鸡瓦狗不值一提,所以眼下让朱元璋真的担心的便是北方。
大元当年驰骋天下,可不是靠吹牛皮,而是靠得真真正正的实力。
如今东吴的实力越来越强,不可能在继续做墙头草了,跟元人表达自己的态度,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了。
徐达肃容道:“启禀国公,目前境况尚可,不过最近王保保那边儿蠢蠢欲动,我们需要派遣精兵强将早做防范。”
朱元璋点点头,并未多言。之前自己对于徐达和常遇春谁能为帅这个问题犹豫了许久,现在看来,还是徐达好一些,不仅仅是徐达在战争中大局观比常遇春要强一些,还在于能够做到未雨绸缪,有
备无患。
不然以目前东吴东西两线开战的境况来看,一个纰漏,王保保便有可能率军南下,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
朱元璋继续问道:“朐县的市舶司可有新的奏报?”
市舶司这件事情,之前朱元璋根本就没有在意,在他看来,一群商人,再怎么折腾,难道还能上天?
但是等到朱振将市舶司红红火火的搞起来。
朱元璋才知道,同年的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
自己一个靠种田、放牛、念经长大的人,如何知道商业的威力?
眼下不要说是自己,便是整个东吴,江南,甚至整个华夏,都将目光聚焦在了朐县。宋濂起身恭声说道:“回禀国公,昨日便有公文送达,盱眙县伯在文中提及一切顺利,已经有三百多家商户申请了资质,其中二百五十三家已经颁发了营业执照,已经收取保证金五百九十万两,第一个月的税收尚在统计之中,预计有我五十万两左右,待到审核之后,即会押解进金陵,缴纳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