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好莱坞,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拼盘投资。
当然,在此之前要明确一个概念,好莱坞的公司,尤其是六大巨头,他们真的缺钱吗?真的有必要吸引外部资金吗?
其实答案在两可之间,但相比起来,用别人的钱赚钱才是投资的精髓所在。
理论上电影公司当然可以完全依赖自有资金来拍摄电影,而且九十年代以来,次级回收渠道的丰厚利润足以支撑电影公司拍摄亿元规模的超级大片,但无一例外,所有电影公司仍然向外寻求投资。
原因有很多,比如分摊风险,提高开工数量,哭穷以让明星和经纪人降低片酬等等,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电影公司和外部投资者的合作,是完完全全的不平等条约,即使双方投入相等的资金,比如说50/50,但电影公司最后分得的利润却比外部投资者多很多。
这是因为,一部电影的票房回款,发行方总要先从里面扣掉占总票房10-15%的发行费以及其他营销支出,再和外部投资者平分,这当然看起来是公平的,只不过对电影公司来说,坐收发行费把一件有风险的事变成相对旱涝保收,再加上各种会计策略,总而言之,引入外部投资者,对于好莱坞电影公司来说,是一件可以赚更多钱且降低风险的美事。
凭什么不做?
既然电影公司希望寻找外部资本,外部资本也在寻找投资机会,双方自然一拍即合。
但是,对冲基金的经理基本不具备电影产业的专业知识,也不太可能一部一部去评估每个电影项目的盈利前景,合作起来岂不是效率很低?
这时,派拉蒙率先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
既然一部一部评估太费事,为什么不一起打个包呢?
于是派拉蒙向证券公司游说,是这么说的:我们派拉蒙公司历年的内部回报率都稳定在15%以上,你看你们对冲基金,内部回报率差不多是12-18%,那我们的回报率水平差不多,可以一起合作呀。
对冲基金比如名气较大的美林证券一听真是这么回事,那就干啊,于是和派拉蒙签下合同,决定透过中间商,投资派拉蒙公司2004-2005年即将开拍的26部影片,其中包括大热项目《世界之战》和《碟中谍3》,投资额占18%,并相应分享18%的利润。
这个协议保障派拉蒙在和美林投资集团结算之前,要提取北美总票房的10%作为发行费,这其实就是派拉蒙内部回报率高的秘密,所以实际上美林到手的分成肯定没有那么多,美林出面的这支基金募集到2.31亿美元,最后占总股本的20%,比原计划的18%还高2个百分点。
这就是所谓的拼盘投资,打包了你一整年或者一段时期内的所有项目,直接算总收益,既方便好莱坞公司做账,也方便金融公司用更低的风险收回本金,收割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