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定睢宁事3(1 / 2)

续南明 老白牛 2824 字 2022-09-30

高岐凤颤声道:“慎言,难道你要……你要?”

杨河知道高岐凤的担忧,宽慰道:“县尊多虑了,下官只单纯为当地治安考虑罢了。”

他知道高岐凤忧虑什么,以为他杨河要清丈田亩人口,此事素来牵一发而动全身,他高岐凤可不想触动士绅们利益,只想太太平平,将睢宁县的城池道路修好便是。

然后万民赞颂中高升离开,可不想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要知道此事连张居正都没干成,他高岐凤何德何能,可以干好这个事?

不要猫没抓着鱼,倒惹一身腥。

说实话,高岐凤倒真想多了,杨河现在确实没这意思。

倒不是害怕士绅反扑反抗什么,而是要杀猪,也要等养肥了再杀吧?

现在睢宁的情况,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不为过。

本身这里就是小地方,洪武年间,这边编户二十六里,户口不到三千户,以后大体不变,基本是四乡三十四社的行政架构。

从明初起,本地人口就不多,非常的贫瘠微弱,士绅也少,有明一朝,进士寥寥,举人稀缺,隐户相对别的地方略少,总体户口只在几千户内徘徊。

这样的地方,有什么油水?更别说现在各处灾荒匪害兵乱,睢宁乡野的丁口也或死或逃大半,从睢宁北面往南,又往西,唯见无尽的荒野废村。

若江南依然人多地少,清丈田亩人口还有利可图,但在江北,只缺人,不缺地,特别淮北的凤阳府、庐州府,又往西去到河南,经常百里无人烟,甚至千里无人烟。

想要地,尽可占了,只要你有本事在无尽的匪贼流寇骚扰下存活下来。

所以此时杀猪是愚蠢的,寥寥人口,征税征银,有几个钱?灾祸连连,地主家都无余粮,特别乡里除一些结寨自保的豪强,连小地主都逃光死光了。

土地不缺,当务之急,反是繁衍人口,稳定秩序,让各地经济复苏起来。

听了杨河宽慰,田师爷抺了抺额头汗水,高岐凤更是松了口气。

他现在只想将睢宁城池道路修好,可经不起别的折腾。

他还要杨河保证,在他任内,千万不要打什么田税丁银的主意,显然仍不放心。

杨河答应了,说实话,睢宁现在情况,便如刚学飞的鸟不可拔它的羽毛,新栽的树不可摇它的根一样,百姓财力都非常困乏,必须先休养生息几年。

未来搞好生产,又县内人口至少增加到五万,方可有什么动作,那已是几年后的事。

不过杨河也不乐观,介时就算士绅都纳粮,最多几千两税银罢了。

毕竟本地太贫瘠,多是盐碱地,庄稼产量非常少。

不过推行腰牌门牌制倒势在必行,他要摸清睢宁境内人口情况,有多少丁,多少口,居住所处,都需要一目了然。

以后征兵募役,纳粮救助也可以有的放矢,特别眼下乡间混乱,里甲、都图、乡社并行,他需要一个标准,如在门牌腰牌上就写,某某乡某某社某某街某某号某某人。

又有编号,做到统一,扭转乡野混乱局面。

这种局面是杨河关注的,这是明朝基层崩溃的鲜明体现,最初以里甲制为基层单位,伴随着都图等赋役单位。

里甲都图,“图即里也,每里编为一册,册之首总为一图……不曰里而曰图者,以每里册籍受列一图,故名曰图。”

不过随着赋役制度的演变,这种制度崩溃了,从“反地域性”向“地域性”靠拢,那乡、社其实是宋朝时的行政单位,现在与集、镇、庄、圩一样,成为许多地方的行政地理概念。

当地人称呼自己,不会说自己是某里某甲之人,而是说某乡某社某圩之人,事实成了另一种架构。

杨河要纠正这种混乱的局面,重建基层。

又发展经济,人口素来是重要数据,知道有多少人,他一年的规划,才可以心中有数,针对布局,有的放矢。所以人口数据,关系到国计民生,他岂能不重视?

“门牌腰牌,只为巡捕盗贼奸宄之意,不涉田亩丁银。此事由巡捕局负责,免费上门安装门牌,有了门牌,便可办腰牌,亦是免费。县的四境,亦设巡捕房所,外人入境,盘查询问,给凭证,三五日内到巡捕局办理一月期限的临时腰牌。告知居所,房东等,就可获得此临时腰牌,合理合法的在县境内行走。”

“县内以三月到六月为期,若免费众居民还不办理,那便是居心叵测。行走时巡捕看到没腰牌的,都抓到北岸的石场去砸石头。”

高岐凤与田师爷听着,又是新鲜,又是震动,如此一来,县内要混入匪贼细作,确实千难万难了。

同时高岐凤皱眉,这样需要的人手多了,县内支出太大了。

杨河只是淡淡的解说,此事他不急,半年为期,而且不收费。

依他对民间百姓的了解,如果收钱,便是收一文钱,恐怕超过八成的百姓,都会冒着被抓到石场去砸石头的风险,来逃避这一文钱的费用,不收钱,这事情就好办多了。

他也可以料想,介时肯定有许多百姓心有疑虑,这会否是县衙打丁银差役的主意。

不过只要过段时间,众人发现只是单纯的验证身份,不涉及其它,而且不收费,还有被巡捕抓捕的风险。

再抓几个不开眼的,杀鸡儆猴,众百姓发现没有腰牌,寸步难行,还不论谁的家人奴役都不例外,还是愿意钉上这门牌,挂上腰牌的。

本地士绅力量还不强,阻力不大,他杨河在睢宁的威望,亦可以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汇集巡捕局的统计,他杨河案前,就可以获得本地非常重要的人口数据。

高岐凤沉思着,听杨河侃侃而谈,他有一种岁月的浪涛卷起,奔涌的画卷眼前流淌的感觉。

心中一叹,此事若行,县衙对地方的掌控,将会比保甲制还严密,特别在人口的控制上,望眼大明,这种举措前所未有,轻而易举,就获得丁口的数据。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他却不想投身这种历史的画卷中,只想安安静静,太太平平的在睢宁留下自己的声名。

而且只是统计人口,不收税银,对他们此时的地方官来说,没有意义。

各地方官当然愿意看到治下人口增多,隐户的消除,但那人口,都是与赋役挂勾。

不挂勾的人口,那都是无用人口。

“最后,下官议请设统计所,统计城厢近边荒地,划为官地。再复设税课局。”

杨河说出自己的最后打算,倒引起知县高岐凤的极大兴趣。

依杨河说的,现在大明世道越乱,若本地太平无事,将会有众多富户百姓涌入,他们进入境内,肯定要买房买地。人越多,需要的土地越多,这可是一笔大收入。

而现在睢宁情况,土地极为不值钱,便如城池四边,北面近城五里,除了寥寥几间庙宇,就是大片的苇丛水塘,一个居民都无。

西面更不用说,从城池过去几十里,一直到丛山,除了荒野,就是废庄,景色凄凉之极。

当然,这片地方杨河打算占了。

城南这边,除关厢外寥寥几间房屋,一样景色萧条之极,人烟非常少,只离城数里,官道侧有一个叫余庄的小庄子。然后往灵璧官道,一些结寨自保的村寨,如官山集,大李集等为数不多的集寨。

城东略好一些,但一样大片抛荒的田地,到处密布的湖荡苇丛。

仅城池四面,就荒野弃地无数,这些土地,没有人稀罕,百姓们都不屑于去占。

高岐凤也曾鼓励开荒什么,但应者寥寥,因为经营的成本太大了。

不说盐碱地多少年才可以变成略有产出的田地,便是居于乡野,遇到匪贼流寇怎么办?

经营好了,多如牛毛的匪徒就来打劫了,所以此时乡野之外,除了结寨自保的乡民豪强,是看不到普通开垦经营百姓的。

便是豪强,也只耕种寨边一些田地,不敢离得自己村寨太远,废弃的土地太多了。

然如果有新安军保护,当地治安变好了,百姓们可以自在放心的自由行走,这些土地,那就有价值了。

特别近城土地,各官道两边的土地,价值更大。

睢宁南岸虽没什么矿产,但这边好歹也靠近运河,也算处于要道,东进南上,都要途经境内。

以后人口多,发展商业,又本地人口的需求,近城周边土地,更增价值。

光卖地,县衙收入就能不少。

富户买了地,盖了房,房契这边,也有一笔契税收入。

杨河还盘算以后盖一些组屋廉价房什么,供应买不起地,盖不起房的人,但这事早了些,便让外来百姓租房吧,也让睢宁本地人有一笔房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