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就是安安心心、认认真真地在山中做杂役,不会有少务那些想法,甚至平常都不会有艰苦或不艰苦的念头。
说到这里,虎娃又从地上拣起一块半加工成形的石镰胚料道:“我登山之时,曾体会到武夫大将军当年的用意。他既是镇国大将军,又是巴原上传授武丁功的祖师,那么世上修炼开山劲、特别是在军营中练成开山劲者,在他眼中皆是其后世传人。
武夫丘要接引的弟子,便是这样的人,而非是我,假如不是因为特别情由,你也不可能跑到武夫丘上来做杂役弟子。比如打造这石镰,若已有三境御物之神通法力,你还会再凭劲力去硬凿吗?”
少务微微点头道:“这每日的劳作,其实就是习练运用开山劲的一种方法,于无形间促使弟子勤修不缀。假如没有练过开山劲,却是已拥有神通法力的修士,完成这些杂活当然简单得多。可若是那么做了,他便很难练成开山劲。
这其中的道理以及武夫丘上众高人的用意,三年前我刚来不久时就体会到了,要不然怎能练成开山劲、后来又修至武丁功之境呢?”
虎娃:“既然已经明白其用意,就应该想到之所以过不了那一关,首先是自己的心境不对。武夫大将军当年想指引者,可不是你这般微服私游的国君之子,也不是已受世人羡慕的修士,而就是真正愿意来到这里的杂役弟子。
所以你不要再想、甚至最好忘记是自己公子少务,也忘记自己有三境九转修为,真正去做武夫丘上的杂役弟子小俊,就以这个身份与心境去看待一切事物,才能明白那些人是怎样成功登上主峰的……”
虎娃说这些,是为了向少务解释清楚成功登上主峰的玄机。若是明白了,其实非常简单,只需意会即可,但要向一个尚不明白的人讲清楚,却非常困难甚至很复杂。虎娃又对少务指出了三件事。首先,修炼武丁功是斩不开云雾的。
虽然武丁功的劲力修炼到极致,能由内而外隔空发劲,但用来斩开云雾的效果就如抽刀断水,并不起作用。
普通杂役弟子并不明白这一点,他们也不清楚这门功夫修炼到极致还会怎样,武夫丘上的要求是拔剑斩开云雾,若斩不开就得继续练下去。
但少务和虎娃却不一样,他们拔出剑首先就要将面前的云雾斩出一道通道,剑芒所向,自然就带着隔空御物之力。这并不是刻意的,修为神通是随心而发,想达到什么目的,若有这种能力自然就会显现出来,而不必去多想。
少务确实劈出了剑光欲将云雾斩开,于是云雾便真地被斩开了,因为他有这个本事,然后看见的却只是长索。修士就算修成了武丁功,在发出隔空劲力时,也自然将之当成一种法力运用。就像世上那些体型较大的鸟,起飞前会借助双足奔跑扇动翅膀,但它们已经飞起来之后,当然不会再蹬腿了。
想走到那长索边,本不必拔剑;拔剑只是为了试炼此人是否将武丁功练成了相当于二境九转的地步;但就算拔出剑也斩不开那云雾,这一斩的要求便是弟子的功力与心境。
这一斩必须纯粹的武丁功劲力,且能穿透那一片云雾笼罩的路口,来者已将武丁功劲力修至极致,欲登上主峰修炼当年祖师传下的剑术。这对于普通的杂役弟子而言很简单,且是很自然的事情,只须专心修炼。
可这对于少务来说却很难,他只要发出隔空劲力,武丁功自然便蕴含在法力之中。这就像一个人去摸一件东西的形状,同时却不能感受其温度,很有些不可思议。
而且少务虽然修成武丁功,但其功力也就与自身的二境九转圆满时的根基相当,还不足以穿透那云雾。因为他修炼武丁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掌握这门功夫本身,当然也不会有那种追求无尽极致的心境。
所以虎娃告诉少务,他真正要修炼的是一种心境,不要在意甚至忘了自己是公子少务,也忘了别的神通秘法,就去做一名杂役弟子小俊。每天干杂活之时坚持不断的运用开山劲,这样的修炼与运用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等功夫到了再去劈一剑即可。
少务闻言沉吟良久,终于长出一口气道:“原来如此,多谢小路师弟点破!……但我很好奇,你前天并没有成功,今天又是怎么办到的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