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来者不善(1 / 2)

大唐杨国舅 天子 1369 字 2022-09-30

王籍很热心,跟杨云详细解说了有关益州乃至整个剑南道道门的情况。

道教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其创始人张陵乃东汉末年沛县人,精通儒家经典,因感儒学不切世用,于是改学民间方术。因蜀中多名山,有利于修炼,且民风淳朴,易于教化,故率弟子入蜀,创教传教。

张陵至鹤鸣山建立道观,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和《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因当时要求入道的人需交纳五斗米,所以又被称为五斗米道。时青城山乃蜀地民间巫术大本营,为争取信众,张陵带着弟子来到青城山,经过艰难斗争,终于把巫术势力赶出去,树立了道教在巴蜀的权威地位。

张陵死后,其子张衡、其孙张鲁先后承其兴教传教事业。道教中人称张陵为“天师”,张衡为“嗣天师”,张鲁为“系天师”,因三代都称“天师”,所以张陵所传道教又叫“天师道”。经过张陵祖孙三代传教,特别是在张鲁努力下,道教在巴蜀北面、东面和汉中之地有了很大的发展。

西晋时,蜀地又出了一位了不得的道士范长生。

范长生是涪陵丹兴人。元康年间,巴氐族人李特领导流民武装起义。军中饥荒,处于危急关头时,范长生资助粮食物资,军队士气高涨,转危为安,数月后,攻占成都。

李特病逝后,其子李雄“以范长生有名德,为蜀民所重,欲迎以为君而臣之”,但范长生婉言推辞,并劝李雄自立。李雄在范长生和流民军共同拥戴下,于惠帝永兴元年十月称成都王。其后,李雄即位皇帝,国号“大成”,以范长生为丞相,加号“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尊为“范贤”。

范长生归青城,李雄又于都江堰离堆为其建造“范贤馆”,即如今大唐的伏龙观。在范长生辅佐下,李雄执行“清静无为”与民生息的政策,比起中原和江南战乱地区,大成国称得上是一片安宁的乐土。

大唐立国,皇室大力提倡道教,巴蜀之地的道教也得到很大发展。当时,为老子《道德经》作注解的,全国有二十八家,其中蜀地就占六家,几乎达到四分之一。享誉一时的道士袁天罡就是成都人。袁天罡的弟子李淳风,在大唐也拥有崇高的声望。

当今天子李隆基继位后,崇尚道教,蜀地的道教迎来大发展,名山和宫观多如牛毛。

如今的巴蜀,鹤鸣山是天师教的祖庭,青城山作为道教发祥地,传说中张陵曾在此降魔伏龙,吸引了许多道士在此清修。

除这两大道教圣地外,蜀地重要宫观还有龙州窦团山、梓州云台观、剑州七曲山文昌宫、绵州西山观、彭州阳平观与葛仙山、眉州仙女山、蜀州老君山等等。

仅仅成都城内外,便分布着大大小小五十多个道观,其中最出名的当数青羊宫,传说太上老君降生于此,并在此为关尹喜解说《道德经》。

杨云虽然无心跟地方宗教势力相争,但还是把王籍提供的情况熟记于心,这是他未来一段时间在成都生活需要留心的地方,他明白,就算他不主动招惹这些势力,这些感受到威胁的势力也会主动找上门来。

太乙门和六空派就是负责打头阵的。

“……高人,咱先别说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你还没品尝这家酒肆的酒菜,看看这道醋芹,还有炙羊肉,都是长安有名的美食。”

王籍笑着给杨云夹菜,正欲斟酒,杨云主动拿起酒壶,给自己满上一倍。

随即杨云拿起酒盏,没有第一时间饮下,因为他也不确定自己这小身板是否能经得起酒精的摧残。

杨云先把酒盏放在鼻子前嗅了嗅,不出意外,酒水基本没有冲鼻子的味道,稍微抿上一口,感觉口味寡淡,很像后世没有添加糖的醪糟水,说不出的古怪。

但即便是这种在杨云看来品质低劣的酒水,在王籍眼里却是美味,喝下一口后称赞道:“这新醅的绿蚁酒,真是芳香浓郁,妙不可言……”

杨云把酒盏放下,心中在想:“这时代的人多悲哀啊,不要说五粮液和茅台了,就是普通的高度酒也都喝不到,李白这样的诗仙就是靠这种酒尽情挥洒笔墨豪情?那要喝多少才能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恢弘诗篇?”

王籍道:“怎么?高人您不喜欢这酒?其实也就是大唐盛世,粮食富余,才允许酿酒,放到其他朝代,这可是管制品。不过就算如此,供酿造酒的粮食都是有配额的,所以我们才要更珍惜才是。”

杨云看着桌上的酒菜,对他来说的确没什么胃口。

杨云问道:“你平时喝的都是这种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