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主业(2 / 2)

乱世栋梁 米糕羊 1301 字 2022-09-30

也少不了食盐,以及铁器和各种日用品,因为茶叶也越来越受欢迎,所以茶砖也是部落酋长们欢迎的商品。

但是,于豆要谈的买卖,并不是这类转卖商品的营生。

而是“寄养”。

所谓寄养,就是春天时,他赶在某部落游牧前,在官府见证下,双方定契约。

他预付若干只牛/羊/马的货款(实物,譬如烈酒、铁器、茶砖)。

秋天时,这个部落南下过冬,回到怀荒,就要把个头、数量符合要求的牲畜,交给于豆。

到时候若交出的牲畜数量不够,或者牲畜的个头不合要求,算违约,得缴纳违约金。

当然,草原上的部落没什么货币或太多金银珠宝,一般是拿实物或者牲畜来抵。

这种买卖,算是“预购”,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之处,而且风险不小:

草原上,一场天灾,就能让一个部落全灭,或者元气大伤,牲畜大规模死亡,到时候,买卖双方扯起来可是很麻烦的。

如果部落酋长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完成寄养的契约,或者担心运气不好,完不成寄养,无妨,可以转为“寄卖”。

也就是说,于豆预付货款(实物)后,若部落酋长秋天时没法足额交出牲畜,可以把货款(实物)折价,按时价,将等价的皮货交给于豆。

此举,就等同于豆把货款当做货物,委托部落带到草原销售,类似“寄卖”。

如此一来,交易方的部落,和于豆定下契约后,到了秋天,有两种履约方式:交牲畜,或者交皮货。

对于这些部落来说,自己等于是先白得一批货物,只要在接下来的放牧过程中,与碰到的其他部落做交易时,将货物卖贵一些,自己赚差价,也是不错的。

若货物留着自己用,就拿牲畜来交,也行。

至于违约,那可不划算:

楚国各边城,开辟了不少过冬营地,建起给人和牲畜避寒的建筑,备下大量草料,可以让前来过冬的部落平安过冬。

违约的话,就再不能回来过冬,也无法购买物美价廉的中原特产。

对于部落酋长来说,违约不划算,而且自己承担的风险相对小些,加上于豆这个人不错,又是楚国的什么什么爵,还是个官,所以都乐意和于豆做这种买卖。

但对于于豆而言,这不过是转个手:他其实是当牙人(中介),帮一些商号谈买卖。

如今朝廷以一系列新政经营边地,大兴边贸,所以,大量边地豪强组织商队、办商号,准备做边贸买卖。

于此同时,因为前些年楚军击败突厥大军,震动草原,于是,有许多小部落纷纷归顺,在碛南草原放牧,时不时来边城做买卖。

但是,中原这边的新商号,以及有强烈边贸需求的草原部落,相互间不是很熟悉,之前也没有打过交道,做起买卖来,总是生疏些。

于豆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边贸形势,琢磨了一番,决定做牙人。

用自己的人缘,撮合各种买卖,譬如现在。

如此一来,他手中既有现成的货源(中原商号提供),又有现成的“客户”(草原各部落),又亲自来为买卖的完成做担保,所以办起事来,事半功倍。

他居中撮合买卖,当然要收“提成”,商号这边会预付一半,另一半,等秋天完成交易后再付。

若交易无法完成,于豆不仅要退之前收的一半“提成”,还得退“违约金”。

当个“牙人”,还得担如此风险,值得么?

于豆当然觉得值,世间没人去做亏本的买卖,他不在中原做个富家翁,拉着队伍来草原,当然是要拼搏一番,而不是为做个牙人。

做牙人,是为了“主业”。

很快,他和“老友”谈好了买卖,定下相关事宜,随后离开。

走在进城的路上,他看着天野苍茫,以及蓄势待发的许多商队、部落,喜上眉梢。

开春了,该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