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是瓷器和书画插花进行,吴迪看上了一幅杨凝式的刻帖《步虚词》,最后经过小小的竞争,以一百九十二万的价格成功拍了下来。
杨凝式是唐朝末年的进士,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称“杨少师”。他的书法艺术被人称为是在唐、宋两代的书法艺术高峰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开启了宋代尚意书法的先河。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大家都非常的推崇他,而且由于时代的贴近,他们每一个都可以说追摹过杨凝式的作品。
而所谓刻贴,也称法帖。唐代以来由于朝廷的功令,民间的喜好习书者已远远不限于少数经生书吏。为了解决范本不足的问题,人们借鉴了刻碑时摹勒上石的方法,将名家手迹转移到石头或硬质木料上刻成阴文,再用传拓技术制成拓片装裱成卷册以供人欣赏、临习。其成品习惯称帖,所以叫做刻贴。
书法作品比画作还要难以分辨真假,因为历史上有名没名的高手实在是太多了,几乎没有一个鉴赏家敢号称能认识所有书法大家的笔迹。这方面更多的鉴定手段是看款识,以及一些收藏印鉴。
这件作品的款识倒是齐全,但是个别收藏印鉴看起来很像是作伪的,所以虽然吴迪出价坚决,也有关注他的人跟到了最后,但是可能因为决心不足,最后决战时加价幅度不如他,才让他以一个相对低廉的价格得手。
吴迪得手后做了一个如果明白他真意的一定会说他很欠揍的动作。他装作好像是听到了身后大门处的动静,半欠身转头微笑着朝后看了一眼,害的身边的宋世明都跟着看了看,
“怎么了?有事?”
“呵呵,没什么,有点小得意,炫耀一下。”
宋世明哪知他的真意是要通知那些人,你们看,我出价就是真的想拿下!对他的话信以为真,忍不住拍了他一巴掌,
“你啊!年轻真好!”
吴迪一头的黑线,这不关年轻什么事好不好,我这是在害人啊!
拍卖继续进行,此时已经很难出现大家争抢的局面了,但是拍卖师也无所谓,仍然一件一件一丝不苟的严格计时,反而给大家带来了不少好印象。
终于等到那件疑似朱耷的《鹿》图拍卖了,吴迪暗暗观察了一下宋世明的表情,看到他似乎无动于衷,轻轻的松了口气。
这幅作品是一幅立轴水墨画,图中仅画苍松瑞鹿,而鹿正回转头来,白眼向人。整幅画造型简练,形象夸张,但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带有很明显的朱耷的风格。而且落款将“八大山人”连缀成“笑之”字样,更是朱耷常为之事,不过几方收藏的印鉴就有问题了。
吴迪如果仅凭自己的眼力,会认为这是一幅名家的仿作,如果能找到出处,说不定会比原画还要值钱。但是他同样一眼就看出了那几枚收藏印鉴章的问题,竟然没有一个是真的!
天书的验证结果让他啼笑皆非,这竟是一件朱耷的真迹!这种情况往往就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不知道哪个拿到这幅画的人,画蛇添足的在上边加了些收藏印鉴,结果没想到反而弄巧成拙了。
拍卖的进程一如吴迪所想,半分钟这件底价仅仅十万元的珍品居然无人报价!连宋世明这个拥有一幅朱耷真迹的人都无动于衷,其他人的反应就可想而知了。看来,这就是这种拍卖的弊端了,看东西和思考价格的时间太短,虽然成功的拍出去了一些低价的赝品,但是如果有这么一件大漏被人捡走,可能很多天都是白干了。
吴迪隐蔽的朝张飞使了个眼色,张飞朝他眨了眨眼睛,却并不出价。一直到只剩三秒,大家都以为会流拍时,这家伙才报了一个十万元的底价。
吴迪还没将一口长气出完,拍卖就结束了,一件朱耷的真迹落入手中。他来不及埋怨张飞,就开始考虑起该不该让宋世明知道真相了。要知道这哥哥当年为了这么一幅画,不但被绑架过一次,还被迫中断了学业,甚至直到现在都还不敢踏出国门一步!
终于轮到那件康熙的青花大罐了,当拍卖师让人将它抱上高台时,会场里响起了一阵低声的惊呼。能参加这个拍卖的都有一定的眼力,如果说今天要出现几千万的高价,就只有这件瓷器和剩下那件一看就是郑板桥的《竹图》的作品了。只是该不该抢,该出多少钱抢,这都是个问题,毕竟他们不像吴迪这个暴发户,几亿的东西都会随手送人,他们的可都是些血汗钱啊!
什么?你有不同意见?说他们的钱都是别人的血汗?可这也是血汗钱啊?再说了,万一哪天不幸事发,就轮到他自己的血汗了,这都不是血汗钱是什么!
事到临头,吴迪反而有些迟疑了,这些人跟风截胡的做法虽然有点可恶,但也是人之常情,罪不至死。
那这个几千万的坑到底是该挖还是不该挖呢?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