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学选址(2 / 2)

“还是没有办法,招进来的工人,大多文化水平还说得过去,但是一到动手实践和将这些知识在工作中灵活运用,就完全令人难以满意。我们也只能勉为其难地进行再教育了。”方明远双手一摊,一脸无奈的道,“就是那些大学生,甚至于还算是比较有名的大学毕业的学子,也同样如此!”大学没有做好准备就大规模的扩招所带来的后遗症,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哎,对了!”说到大学,赵绪安倒是想起来一件事,“衙内他们真的选择在潼宜建设大学了?”这件事他听秘书说过,好像最近有什么动作。

“嗯,已经选定了地方,我推荐他们将校址定在了潼川区。”方明远随口答道。

“潼川区?”赵绪安有些诧异,他原本想得,宗正他们肯定是会在平原地区择地建设,怎么会跑到了山区居多的潼川去了?

“嗯,潼川区,选择的地方距离潼川区的核心区有十公里吧,有公交车可以直接到达。那里土地便宜,花同样的钱,在那边校园占地可以多出来一倍。而且依山伴水的,环境相当地清幽,没有俗世的打扰,正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方明远道,“至于商业设施,衙内他们自己看着办,实在不行家乐福集团可以帮助他解决。”

“是不是有些偏了?”赵绪安道,距离潼川的核心区有十公里,那可就是相当偏了。

“大学原本就不应当放到繁华区去,整天都想着灯红酒绿,哪还有心思学习?”方明远道,“再说了,它所在地的旁边不到一公里,就是潼川的北关镇,也有着好几万人居住呢,怎么能说偏呢?”当初平川电子科技学院选址就是在奉元的远郊,只是到了现在,平川大学的周边已经形成了一个繁华区,并且和奉元的市区已经开始连接起来。

“唔……”赵绪安点了点头,北关镇他知道,算是潼川区市区的最外沿,从北关镇再向北走,那就可以说是潼川不折不扣的农村地带了。将大学的校址放到那里,至少基本的生活保障不成问题。而且,日后对于潼川北关镇的经济发展也有一个拉动。赵绪安不禁闪过一个念头,要是能够再吸引一些大学前来潼川,在那里建设一座大学城,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拉动经济的办法。据他所知,在国内不少的大城市周边都有类似的项目。

赵绪安并没有将这个想法说出口,其实他要是说出口,恐怕是不会得到方明远赞同的。国内虽然也有不少所谓的大学城出现,但是在方明远看来,大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只不过是挂着大学城的名头开发房地产罢了。最终真正能够成为大学城的,只是寥寥,大多数在后期都沦为了没有什么人气的鬼城。

大学不应当在繁华地区,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大学就落地在偏僻的所在,没有足够的配套设施,以及足够的人气,就算是那些学生们能够忍受,大学的教师和职员们,怎么解决个自的家庭问题?在潼川敢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首先它并不算偏僻,不说潼川区本身也有着上百万的人口,就它距离潼宜和奉元的距离,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进入繁华市区可以说用不了多少的时间。而且潼宜和奉元也能够为教职工家属提供应有的配套服务。

其次,衙内他们所建设的大学,完工之后的头几年里,并不对外招生,而是解决企业员工再培训的问题,既然是企业员工,那基本上都是带薪前来的,也基本上不用考虑什么勤工俭学的问题。等到它正式对外招生的时候,北关镇因为它对经济的带动,也应当初见成效了。应当能够为学校里的学生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了。

不过,方明远并不看好大学生到社会上进行勤工俭学,整个社会并没有足够良好的氛围,还是学校本身提供更靠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