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袁崇焕的疑惑,杨应乾微微一笑。
“不知袁大人可知去岁辽东浑河之役?”
“下官看过朝廷的塘报,令尊大人也是在浑河殉国的吧?”说到此袁崇焕的语气之中还带了一些惋惜。
杨应乾点了点头,眼神之中似乎还带着一丝悲伤。
“家父死后,幸睐圣上天恩,我得以世袭父亲官职,自那日起,我便在心中立下重誓,此生必报此国仇家恨!为此,我自筹军资,编练新军,希望可以早日杀回辽东1
“不知杨大人对现在的辽东局势有何见解?”袁崇焕目光灼灼道。
杨应乾沉思半晌,轻轻的用指节敲打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轻响。
“当前镇守辽东的熊廷弼大人,虽素有韬略,作战勇猛,有熊蛮子之称。虽然熊大人经略辽东后,朝廷颓势未减,但辽阳沈阳的失陷,恐怕难以避免,”杨应乾忧心忡忡道。
“哦?杨大人此言是否有些杞人忧天,如今朝廷内外可是对熊大人复辽颇有希冀呢1
杨应乾微微摇头:“当前辽东局势虽貌似平稳,实则暗流涌动,在我看来,至少有三大隐患”。
“哦?下官愿闻其详1袁崇焕脸上的神色不禁郑重起来。
“熊大人虽有韬略,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随熊大人驻守辽东的官兵主力大多是浙江、四川和蓟镇等地的客兵,远离家乡异地作战,官兵必然不会全力抗敌,稍遇强敌便会萌生退意,此为一患。”
杨应乾看着袁崇焕竖起一根手指。
“辽东客军来自全国各地,官兵之间语言民俗各不相同,难免会互生摩擦嫌隙,各地援军之间因矛盾进而引发两军械斗的事之前不是没有发生过,两支互有仇怨的部队,战阵之上怎么会互相支持呢?最后只能是被逐个击破,此第二患1
说到此杨应乾顿了顿,拿起手边的茶碗一饮而尽,将空碗放于桌上。
“这第三患便是粮饷,客军作战,一日所废粮饷何止千万,辽东之事,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一旦无法速胜,朝廷必被拖入泥潭,日久必不能保证粮饷,粮饷一旦不济,军心必乱,则辽东局势崩矣1
袁崇焕闻言沉思良久,眉头不禁微微皱起,他虽只是区区一知县,但平时却对辽东之事十分关注,每有塘报传来,必通宵研读。
杨应乾所虑,他也曾想过,只是没有想到眼前这个靠父荫世袭上位的卫所军官也能有此等见识,不禁重新审视起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心中已是起了结交之意。
“若有一日,杨大人可经略辽东事,会从何处入手呢?”袁崇焕抚了抚颌下的胡须略含深意的问道。
“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1沉吟半晌,杨应乾缓缓的说道。
听到这句话,袁崇焕在心中细细的咀嚼一番,觉得此言虽短,但言中之意却十分深刻。
当下看向杨应乾的眼神之中满是赞许:“后生可畏啊!杨大人虽年少,却有此见识,实在是我大明之幸啊,奈何袁某只一区区知县,虽有报国之志,却是报国无门啊1说完便是轻轻摇头一叹。
杨应乾却是哈哈一笑:“以袁大人之才,此次京察必会被朝廷重用,到时袁大人便可一展胸中抱负了1
袁崇焕仰头大笑:“借杨大人吉言,希望你我二人有朝一日可以在辽东聚首,共谋国事1
说罢二人俱是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