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的查理曼公鸡很难理解,为什么在一款“次等战舰”上,阿尔比昂雄牛们会表现的如此激动。身为陆权国家的查理曼不明白。对阿尔比昂这种绝对海权主义国家而言。巡洋舰在非战时期。乃是是超越主力舰的存在,其担负远洋巡逻、殖民地联络、控制权宣示、突发危机处置等任务,直接代表了一个国家对海洋的控制。说庞大的巡洋舰群一手撑起阿尔比昂的海权基石也不为过。
查理曼最理想的目标是舰队规模达到与阿尔比昂相同。由两国确定一个“共同认可的最高限额”,在此吨位内,两国可以自由得装备海军。
这种要求显然是阿尔比昂和卡斯蒂利亚不能接受的,查理曼对此也有所自觉,因此在坚持此要求的基础上,还准备了第二、第三套方案。
所谓第二套方案,是在第一方案没有可能达成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通过在主力舰吨位上做出部分让步,同意主力舰规模小于阿尔比昂。作为交换,阿尔比昂应当在巡洋舰、护卫舰等辅助舰艇的吨位上作出“补偿”,即两国主力舰吨位比例为10:6,辅助舰艇吨位比例则为7:10。在此基础上双方就海外势力划分,停止扩建海外军事基地,殖民地“门户开放”等问题达成一揽子协议。
方案表面上对阿尔比昂做出了让步,彰显了查理曼宣誓和平的诚意,实际上包藏祸心。乍一看查理曼海军作战力量甘居阿尔比昂之下,实际上查理曼在和平时期对海上通道的控制力反而更强了,在战时,这支规模庞大的巡洋舰可以成为执行“巡洋战争”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单舰游猎,袭杀敌国落单的商船,也可以组成打击集群,攻击商船团,攻克兵力不足的敌国殖民岛屿。处处设防,防不胜防的阿尔比昂海军唯有被动应敌,这样拖上一两年疲于奔命的阿尔比昂将会不战而溃。
对这种坑爹提案,阿尔比昂自然是抵死不从,马尔伯勒公爵明确提出阿尔比昂海军至少需要保有80艘巡洋舰,查理曼的巡洋舰应保持在33艘至40艘左右,公爵对此给出的理由是“查理曼没那么多殖民地和海外利益需要保护,20艘巡洋舰也已经够多了,如果你们坚持要建造比阿尔比昂更多的巡洋舰,我们只能认为查理曼在准备和阿尔比昂的战争,没有通过谈判维持和平的诚意。如果因此导致和谈失败,查理曼要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这是一个指责,也是一个威胁。卡斯蒂利亚这次没打酱油,旗帜鲜明的跳出来赞同阿尔比昂的提法,显然他们也有类似的担心。没有殖民地,也不是海军强国的拉普兰继续打酱油,谈判桌上一时间变成了2:1的形式。
尽管双方都谈不上有和谈的诚意,暗地里都在谋划坑对手、坑谈判,但出于老谋深算,谁都没主动跳出来说“老子不谈了,你们玩蛋去吧”。主动扮演坑掉谈判的“坏家伙”,将道德制高点攻受让人。各种因素一系列相互作用下,和谈就成了无尽的华尔兹。
代表们在吕德斯大小宫殿里的舞池跟包厢里忙活,造船厂的工人也没闲着,反而比战前更忙。因为假如和谈失败,双方将会发生一场大战,对战舰数量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万一和谈成功,也可以用“战舰已经建成服役”这样的既成事实来多占便宜。
在舞池悠扬的圆舞曲和船厂铿锵作响的喧嚣中,谁也不曾知晓,查理曼正在台面下缓慢推进第三方案,与前两个咄咄逼人的方案相比,第三方案要“软”不少,连巡洋舰吨位的补偿也放弃了,似乎是一个查理曼全面服软的提案。可唯有仔细研究其中的细节,人们才会发现,这个带有某公司式精细的方案之中,究竟打着什么样的算盘。(未完待续。。)
ps:抱歉,白天忙工作,忘了更了,晚上还有双更。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