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闭幕日(3/4)(1 / 2)

每个演员都有一颗相当艺术家的心!

甭管是不是真的,至少对外都这么说…

为什么电视咖都想转型电影咖?

因为电影才是艺术的表现形式…

沈梦溪对这种观点嗤之以鼻空——你要真想当表演艺术家,可以选择话剧或者舞台剧…

演什么电影?

还不是因为贪图名利:电影的宣传效果远超过话剧、舞台剧…

收益也更高!

所以,下次,再看到有人说什么‘我的理想是成为表演艺术家。’

直接怼她…

其实,杨小蜜走的路就是范小胖实践过的。

问题是,她没有小胖那么豁得出去!

《苹果》的尺度跟真的很大…

“我听说《日照重庆》是真实事件改编,讲述的是重庆的一起超市杀人事件?”

“对的,我看了剧本,确实很好!”

沈梦溪有点无语…

《日照重庆》的故事来源于一则社会新闻,一个少年因为在超市挟持人质而被击毙,多年不见的父亲林海因为想了解真相而开始了一次找寻真相的路程。

无论是片名、范小胖,还是“少年杀人事件”都能够看出,王晓帅最开始是想借《日照重庆》这部片子上来完成某些商业性的突破。

不过想归想,真正拍起来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他以往的“深刻文艺片”的路子,不知道是他技术上陷得太深以至于不再会用别的手法,还是对于“艺术家”的想象陷得太深,让他不好意思一下子变得很商业,总之在这部片子里,让人看到一种很“虚”的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种故作姿态。

林海作为父亲,他首先是主动放弃了“真相”的,他在儿子活着的时候的不闻不问是一个既定事实,这个事实本身就让他的行为变得缺少诚意,更何况在王晓帅的镜头下他还是那样的无所作为:通篇就是背个包到处转悠,然后听那些安排好的“角色”来讲故事,这样的来的自我救赎怎么能让人产生认同?

王晓帅也是有本事!

这样的片子居然花了3500万!

3500万,什么概念?

票房过亿才有机会收回成本!

“我觉得你还是多拍几部商业片比较好,市场高度认可商业片…”

范饼饼摇了摇头:“小帅导演邀请我的时候,说的是商业类型片!”

沈梦溪还没说话,范饼饼又问:“你觉得我适合什么样的银幕形象?”

“…美艳…亦非…”

小姐姐走了过来,先是瞪了眼沈梦溪,然后笑着道:“范姐!”

“…亦非,《卡罗尔》演的真好,我看好多媒体都报道这次要拿影后?”

范小胖有点遗憾,但还是笑着跟柳亦非虚与委蛇…

“没有啦,凯特拿奖的概率更大…”

“那也比我好多了…”

“大家都有机会啊,《日照重庆》的场刊评分也有2.2分呢!”

听到这段对话,沈梦溪都无语了…

你是在讽刺吗?

2.2分,排名所有主竞赛单元提名影片倒数第二…

要不是北野武的《极恶非道》垫底…

……

《卡罗尔》前天首映,直接引爆了戛纳…

没有夸张——欧洲对同志影片有一种偏爱!

更何况还是凯特主演的女同类型片。

原时空,《卡罗尔》全球票房接近8500万美元,接近三分之二都是欧洲市场贡献!

《卡罗尔》戛纳场刊评分3.5,冠绝所有主竞赛单元…

被很多人认为是是金棕榈和最佳女主的有力竞争者。

“在一派精致完美的风格和氛围之下,描摹出了绝望、渴求、挫败和痛苦。但无论导演意图如何深藏,但是观众看到的是甜蜜和希望,这也是最抓当代观众心的地方。”

“凯特的表演令我略有失望,可柳亦非…凡是深深暗恋过一次的人,都能在她的表演中得到共鸣。克制,复古,充满感情。我被感动和幸福久久地包围。”

“《卡罗尔》,故事性弱是事实,但情感刻画得细腻,克制。同其他同性电影相比,这部的优点是很从容,没有哀怨,也没有过多的悲情,也就是说,它首先让我想到的是爱情,其次才是同性之间的爱情。”

《卫报》、《解放报》、《每日银幕》都有大段影评…

这些报纸可不是戛纳场刊,属于法国发行量比较大的报纸!

当然,《卡罗尔》不是独一份,那几部争议特别大的,比方说前文提到的《法外之徒》,伊朗导演的《合法副本》…

包括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毒太阳2》…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民族主义者,与普总统的亲密关系却屡遭诟病,文化界同行指他是靠总统上位、才得以竞选俄罗斯电影家协会主席之位,不少导演直斥他在竞选中作弊,并暗中操控电影资助;

俄罗斯影评人批评《毒太阳2》“不是电影,而是政治宣传工具;米哈尔科夫不再是一个导演,而是官僚”,法国几大报纸直接把他称呼为政治投机分子。

戛纳很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