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确立榜样(1 / 2)

1881铁血中华 飘寞 1251 字 2022-09-28

程宇华一边往回走,一边叮嘱刘玉林:“你去把许言诤、廖文阁找来,还有让人将那辆车带走。”

之所以要找这两个人,就是想督促内阁拿出刺激民企研发的计划。按照程宇华对内阁之前工作的了解,他们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政府创办的企业上了,出资金、出技术、出政策,可以说是为这些公办企业提供了一切便利。然而却对民企是出于一种散养的状态,除了提出一个鼓励的态度之外,基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程宇华对国人的了解十分清楚,宋代之前,国人对一些奇淫技巧还很感兴趣,一些实用的新鲜事物一旦出现了,马上就能得到人们的认可。然而宋代之后,特别是明代的八股文科举制度盛行之后,文人就彻底摒弃了制艺、明算等科目,只重视对儒家经典古籍的钻研,很少有人再去研究工艺、法律、科学等推动社会发展的科目,就算有人有了成果,朝廷也不会允许它们推广出来。加上朝廷一直推行愚民政策,久而久之,社会也就不再有人愿意去搞一些发明了,也不再轻易接受新鲜事物了,因为人们的思想开始守旧,朝廷选拔也只重视八股文。

明代之后,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读书人去琢磨怎么考好八股文,文盲则茫然度日,可以说,从明代开始,中国社会的进步就基本停滞了。流传下来的不是儒家经典的注解,就是一些诗词古画,很少再出现有价值的发明了。

就算有什么工艺上的进步,朝廷为了维持统治,也会将其掐灭。程宇华记得清廷还在东北的时候,为了对抗明军的火炮,从荷兰人手中买来火炮自己仿制,最后居然自己也能自产了,然而等清廷彻底占据中原之后,就将那些参与仿制的工匠遣散,将火炮封存,最后等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居然连燧发枪的工艺都不成熟了。

南宁建立政权之后,虽然很重视技术研发,也从西方引进了很多先进技术,然而却是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军事、钢铁、造船等重要方面,尽管对一些与社会密切相关的技术也多少进行了关注,比如纺织、制盐、建筑等方面,但是这些都是政府行为,很少有民间人士参与进来。因为民间还是对技术处于一种懵懂状态,很少有人会有兴趣去主动改进研发。

一开始程宇华也以为南宁教育程度还不够深入,因为大部分人还是文盲,没有足够的知识份子有能力去研究新事物,就算有,也只是处于启蒙状态。直到今天程宇华看到许少阳自制的那辆自行车,才明白过来已经有部分人有了成果,只是还没有得到社会和政府的支持,也没有人意识到这些成果可以转化为财富。这些成果只是作为个人的兴趣,即使研究出来了,也只是放在家里供自己欣赏。

如果这时候有个榜样将他们的成果转化为了财富,那么程宇华绝对相信,肯定能够刺激那些还无意识的人将他们的成果推广出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那些研究人员有了更大的动力,而且还可以使社会上开始重视研究新事物,不至于再单靠政府支持的研究所了。

等许言诤和廖文阁来到勤政殿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程宇华正在走廊里摆弄一件奇怪的物事,两人都很不解,虽然世子平时也很喜欢一些新鲜事物,但是从来没看到他亲自摆弄过,也只是偶尔指点一下大郡主。如今找他们过来,难道就是因为它?

既然心中有了疑惑,自然就很想去解惑了,于是两人都不约而同的加快了脚步。

还没等两人走近,程宇华就骑上了自行车歪歪扭扭的动了起来,只是这辆车技术太粗糙,很多部位不够灵活,程宇华骑上去后,没走几步眼看就要倒了,只好下了车将它交给了侍卫。

这时候许言诤和廖文阁正好到了,于是程宇华就指着那辆车说道:“两位大人,你们看这辆车怎么样?”

两人都没见过自行车,一下子也说不出什么一二三来。而有许言诤在旁边还没发言,廖文阁自然就不会抢先发表看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