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嗯,方天自己还未晋入法师,只是八级魔法学徒的时候,就曾大半总结小半展望地推导出了魔法学徒阶段三个分阶的要旨:春来草发;卧薪尝胆;念起潮生。
这三个分阶,是魔法学徒从身体上到精神上到意志上共同奋进的阶段。
现在回首看去,这样的推导当然是粗糙,但大体而言,仍然不需作什么修正。原样拿过来,给一个九级之后的魔法师或法师,都是有帮助的。
对九级魔法师以至准法来说,这能让他们更深刻地洞见魔法学徒阶段的修行,为晋升法师作一个重要的铺垫以及引导;而对法师来说,理解其中的身体、精神、意志上的修行,对法师阶段的修行,同样是有指导意义的,而且那意义一点也不比魔法学徒阶段小。
但这东西,却并不适合让一个一二级的小魔法学徒知道,同样也不适合让一个少年知道。
年龄不到,无法理解;级别不到,知之徒乱心境。
人并不是要知道一些东西,才能理解一些事,而是经历一些事后,才能真正地理解一些东西。换言之,人对于自身及外界的任何↖洞见,都是建立在自身经历的基础上,而非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
因知识而解事,只是水月镜花,似真而实幻;因经历而解事,才是实实在在,哪怕有时因经历尚不到位,只是雾里看花,但那也依然是似幻而实真。
此所以前世华夏古代有一本书常读常新的说法。
不是被读的书新。而是读书的人新。对某一本书说“读过了”,其实没有什么用。
读过了。可能只是粗粗翻过,入眼但不入意。书开在览,书合即忘;
读过了,可能只是模糊地觉得其“有用”或具有某种程度的“好”,入意但不入心,当时记得,甚至摘抄,然过后即忘;
读过了,可能与书中某些所述情投意合甚至心心相印,入情入意也入心。但情易忘,意易转,心易变,就如出门旅行在火车上结识一位一见便能倾心交谈之人,但两人在不同的站点下车,又或同站下车但各奔东西,后续从此无着,所谓的倾心交流,亦在岁月的流转中渐渐淡去。
是以一切书与非书。皆是幻海。
人在幻海中行,是要藉幻海中种种,了解、明悟、洞彻己身之心之情之意,而非只是固坐其中。看那千境万境。
如人心慧,日升月降便是真理;如人眼明,花开叶落便是玄机。
一叶花开。是百万书。
只是这书,是无字之书。需观者以自身的经历,去慢慢自书自写。
又说远了……
还是说回魔法学徒阶段的修行。在红石镇的时候。方天对小loli及小艾薇两个丫头,就甚少以至基本不讲修行真义啊什么的等等,非不欲讲,而实是不能讲、不宜讲。
梨子的味道,待尝一口后,自然知道。
好吃,不好吃,喜欢,不喜欢,品尝之后,自有结论。之前从他人处得到的结论,并无丝毫益处,反有可能扰乱自身的判断。
所以方天并不会向两个丫头讲他自身品尝得出的“梨子的味道”,而单纯地只是以各种方法敦促她们修行的进步,让她们自己来吃那“梨子”。简单点说,修行起步阶段,只要修炼便是了。
其它种种,都是浮云。
教小艾薇“识字”什么的,也只是修炼之暇的点缀而已。
一样的道理,方天之前对少年说指点一下他的修行,并非是向其传授什么修炼知识,而只是用手将其稍微推一下。推一把,让其减省几年时间,这便是最好的指点。
场景回到当下。
当方天说“开始正事”之后,少年固然是大喜,其他几人亦是精神大振。——见识一下,也是好的。
不过金多来没想到老师还居然有任务分配给他:“你带着我们的小朋友,到后面卖药草的摊子去一下,你们两人,一人给我挑五样药草过来。”
听得方天这话,金多来及阿东阿西等四人立马便想起了前几天他们初见老师(魔药师大人)的那一幕,其中的阿南甚至还情不自禁地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无它,当日的经历,给他造成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魔药师大人当日也就是弄了几样药草(那些是药草?),而且还是指使他们弄的,然后便弄出了一粒药丸,随手放翻了老十三,并把他们所有人吓得没命向外奔逃。
这时,魔药师大人又要弄什么药出来?
“老师,要哪五样药草?”金多来问道。
少年嘴里没有问,却在同一时间用眼睛同样这般地问着。
“随便,照着你们的感觉来就是了,去吧!”方天说着,然后袖袍一甩,金多来及少年两人便被甩了出去,一下子到了几十步开外,踉踉跄跄着。两人不约而同地同时朝着这边看来,却见到方天再次举起了袖袍。
没等袖袍再甩,两人赶紧快步走了。
过了好大一会时间,足足有一个多近两个魔法时,才见两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