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电影与小说(加更212)(2 / 2)

溯流文艺时代 肉都督 1055 字 2023-03-23

于东则大言不惭地回道无它,天赋尔。

吃饭的时候张一谋还在跟他们探讨掼蛋的规则,想要把这些规则记熟,以后好在其他场合推广,同时也撂下豪言壮语,要等下次见面的时候再战,一雪前耻。

聊完掼蛋,他们又聊起《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的事情。张一谋是想明年带着电影去参加电影节,希望能够拿到一些奖回来,他对自己的这部作品很有信心。

苏桐表示祝贺,但是看得出来,虽然这电影是根据他小说改编的,他对电影却并不十分上心。

于东可以理解苏桐,因为小说在交给张一谋改编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另一部作品了。跟原著相比,《大红灯笼高高挂》显然大为不同,后者显得更加直接。

这并不怪张一谋,而是因为小说和电影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假如张一谋真的完全按照小说来拍,恐怕也拍不出来那种若有若无的细微感觉,就算他能拍出来,观众们也很难看得出来。

电影需要用更加具有冲突性、更能用肉眼看得到的东西来展现剧情,这样才能让观众们直观地感受到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

而小说不同,小说里随便一个简单的场景描写,一个若隐若现的意象,就能把读者带到无垠的想象空间当中。

别说是电影和小说之间有差别,就连小说跟戏剧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戏剧在冲突上有着更高、更直接的需求。

契诃夫说过如果第一幕里面出现一把枪,那么在第三幕中枪一定要响。

所有在戏剧中的细节都要发挥作用。

这倒也不是说小说里面的细节可以没用,只不过在小说中有些细节是不用直接把作用展现出来给读者们看的。

如果按照契诃夫这个戏剧理论,恐怕先锋派作家首当其冲要挨批,很多读者读完先锋派作家的小说,都不知道在说什么。

席间于东也从张一谋的话语中得知他们这次来金陵的目的,这次他们过来并非特意拜访苏桐,而是他们明天正好在金陵有个活动,所以顺便过来看看。

因为明天白天还要出席活动,所以今晚他们都没有喝酒,而是用茶水代替。

一顿饭吃了近两个小时,张一谋和巩莉起身告辞。

“于老师,下次有时间,我再过来领教你的牌技。”

临走的时候,张一谋握着于东的手,还在说打牌的事情,却一点都没想起提于东的作品,看得出来他真的没把这事放在心中。

于东也没有在意,今天能见到张一谋本身也是个意外,这还是托苏桐的福,所以他也没想过要跟张一谋他们再有更多的交际。

他对影视圈的人兴趣不大,也就是张一谋和巩莉名气够大,要真是换作其他什么明星,他还未必认识。

等到张一谋他们走后,苏桐笑着问他“感觉怎么样?”

于东耸了耸肩膀,“感觉今天被你忽悠来了,不过近距离接触,也算是颠覆了我对他们两个的印象。”

“嗯。”苏桐点了点头,然后从口袋里掏出烟来,抽出一根自己点上,刚才他可是憋了好久。

深深吸了一口,苏桐继续说道“你也不要小瞧电影,以后影视剧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而且也会跟文学越来越息息相关。”

于东笑了笑,他怎么会小瞧电影呢?

但是苏桐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影视剧的发展确实会越来越蓬勃,但是它们跟文学的距离却会越来越远,至少跟纯文学的距离会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