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7 教化万众(2 / 2)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1522 字 2022-09-28

除了山遐之外,沈哲子随后又任命太原王述为治中从事。王述是一个长处不明显,也没有太大短板的人,治中居中任事,掌管各曹文书,辅佐杜赫管理镇中一应政务,正宜其选。

另有比较重要的任命便是江虨出任督学从事,刘超的儿子刘讷则任作劝学从事。这两个职事都颇有一点三国割据时期的风格,并非汉、晋旧制本有的职位,用在礼乐崩驰、思想不能统一的年代,言则督学、劝学,实则就是统一治下庶民的思想,宣传一些有益于自己的理念和主张。

由于镇中不同于江东,在籍之民众多,生产、生活都能纳于组织,所以很多事情做起来都十分方便。在开蒙进学方面,沈哲子也有一个很庞大的计划,打算镇中普立蒙学,除了扫盲识字以外,还要传授一些技术之类,当然思想教育也必须都要跟上。

这一个计划,看似宏大,实际做起来的话,并不困难。眼下镇中年十四为中男,十六则就算作成丁,中男以前并不归于徭役赋税之列,换言之并不组织十四岁以下的进行生产劳作。

如果是原本各家农户私耕,那么肯定是凡有少力俱都要投入耕作生产,哪怕满箱经史典籍俱都摆在他们面前,肯定也没有心思去学。但是如今镇内籍民多入屯垦等集中劳作,按劳配给,中男以前既不组织生产,也不记载劳用,即便是参与劳作也只是帮一帮自家大人,但分配口粮的时候,仍作半数。

各屯分立蒙学,拨付一定钱粮,进行为时一到两年的开蒙教育,而后再考业甄选,优者进,劣者退。基本上三四年之内,便可以涌现出一批基层人才,只要具备了一定基础,未来便可以逐次扩大规模。即便最开始的几年里是纯投入无产出,但想到未来深入底层的组织构架和节约的行政成本,完全值得去做。

至于这教育计划所需要的教员人才,眼下也有所选择。早年沈家术堂已经培养出一批此类的人才,正可以拉过江北来投入使用。说到底,沈哲子所需要的并不是什么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而是有一定识字率、一定组织能力以及一定生产技术的基层人才。

但就算是这种浅层的教育,在时下也是乡宗豪门所垄断的一个权利。这种垄断也不是主动去把持,而是除了他们,时下寻常民众们也根本没有这样的条件。像沈家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便培养出多达数百人的合格工匠人才,但普通生民连生存都成困难,余者也都难作妄求,既没有物质基础,也没有学习途径,也就谈不上什么掌握先进生产力了。

乡宗土豪,是一个现实存在、近乎顽疾的问题。哪怕后世过去上千年,也不能说就得到了彻底的根除解决。所以沈哲子也并不奢望将他们完全杜绝,能够取得一个相对和谐的共存环境,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除了蒙学教育以外,接下来沈哲子还准备安排一部分残弱老兵入于乡土,负责民练、守乡之类事务,乡事不再独决于地方宗长,也给那些老兵们安排一个还算不错的归宿。

这一类的事情,沈哲子近来也在时常组织掾属们进行讨论,钱粮方面的支出诚然是一点困难,但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便是组织力严重不足。屯所设立蒙学还倒罢了,淮南辖区之内,各个屯垦据点往大了说不过几百个。

但想要将退伍老卒安排到具体的乡村亭邑,并且确保他们能够行使权力,便是一个极为浩大的工程,绝非短期之内能够完成。所以,就算是要试行,也只能主要集中在寿春和梁郡两座大城周边,更远处很难达及,也有很大可能会遭到乡宗民户的抵制抗议。

关于这一点,沈哲子也是两手准备,一方面频频召见乡宗家长以作沟通,希望他们能够做出一些退让和配合。另一方面则是抽调一部分老卒,由江虨等人进行上岗前的思想教育之类培训。沈哲子倒也不敢明目张胆的玩什么个人崇拜,树立个人权威,但忠君爱国,光复王业之类的思想,那都是必须要确立到位的。

沈哲子之所以要急于进行这些安排,也是因为眼下控制的疆域还不算广,施行起来虽然有难度,但也不是不可完成的任务。等到淮南这里有了基础,并且形成相对规范的制度,日后再扩及于外难度便会小上许多。

还有一点便是,如今都内还在纠缠于荆州之事,哪怕对于近在江畔的梁郡也难免少了关注,少了来自外部的掣肘,他便可以从容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