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1 尘埃落定(2 / 2)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1589 字 2022-09-28

都内的喧闹却并没有因为沈哲子的离开而平息,首先是晋陵太守、留守京府的刘超被召回,以光禄大夫而录尚书事,同时兼任琅琊王师,代替辞官归乡的陆晔。但是蔡谟出任京府的动议却流产,甚至就连五兵尚书都被人所取代,单任侍中。

紧接着更重磅的消息则是丹阳尹褚翜出任中书监,与太保分掌中书。大尚书钟雅转任光禄勋,执掌禁中。

沈哲子如今虽然已经抽身于外,但也能感受到这一刀一刀割下来王导的肉疼。原本豫州人家因为庾亮的去世而变成一盘散沙,结果因为抓住这个机会,不只丧失的故土完全收回,而且还略有进益。

因为王兴之的意外身死,到现在这一场闹剧可以说是将要尘埃落定。沈哲子得了面子,褚翜等豫州人家得了里子,而青徐人家则是表里俱失,再也不复一家独大的局面。

沈哲子心内虽然不乏感慨,但也不得不说这是时局发展必然要跨过去的一个进步。每个人在时局中都有必须要扮演的角色,和不容推却的责任,诚然王导等青徐侨门是首倡南渡,也是多赖他们的努力,江东这个局面没有分崩离析。但可以说他们的历史使命已经到此为止,已经从原本对时局的巩固转为局势进步的阻碍。

如今的江东,需要走的道路是南北通力合作,进望江北,以待变时。

褚季野那里给了沈哲子回话,他家并不反感与帝宗结亲,但也并不强求,语气中似乎是将此交付于缘分。

对于褚季野这说法,沈哲子倒也能理解。褚氏这一次可谓是大丰收,且不说褚翜纵身一跃入了凤凰池,就连褚季野也是在积极准备谋求一个郡治。

如此长足的进展,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巩固,短期内应该是没有大的进望。而且与琅琊王结亲,也并不是政治上不可或缺的助力。总之就是,成则可喜,不成也不可惜。

沈哲子也不是穷极无聊,热衷于为人保媒拉纤,一时敷衍罢了,得了褚季野的回信后便回应一声他这承诺一直有效,转头则就抛在了脑后。

都内赢了这一场,沈哲子回想起来也是不乏后怕。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笃定必胜之战,更何况两家相比,沈氏的天然缺陷摆在那里。如果这一次被青徐人家钳制住,虽不至于大败亏输,最起码沈家在都内的诸多布置也会遭受重创,势必会影响到未来一两年内沈哲子的北伐之想。

但世上也没有不战自退的道理,人行到一定地位,必要的姿态,必要的担当,如果关键时刻拿不出来,那么人心就散了,队伍不好带。

当然这一次也不能说是大竞全功,因为褚翜的意外插手,让这场角力提前结束。但这也未必不是好事,今次王导败就败在太想要一个体面,想要遮丑。如果真的横下心来,胜负难料。但话又说回来,假使王导真的不顾家丑,就算是胜了那也是残胜,甚至于接受胜利果实的都未必是他王家,而是青徐其他门户。

事情既然已经过去,沈哲子也就不再多想,旋即乌江那里又有好消息传来。韩晃派人送来了一批新进打制成的军械,算是这大半年来努力成果的一个展示。

三尺长锋,剑脊匀称厚实,尖刃锋芒锐利,阳光下展示,闪烁着精打百锻的钢纹,还有刃口处淬火之后让人不寒而栗的寒芒。虽然算不上什么绝世神兵,但沈哲子仍是爱不释手,因为这种档次的百锻利刃,最起码在明年上半年就可以达到量产的程度!

如今的乌江封国里,所聚已经有万数人丁,当然这么多人力不可能都算作沈哲子的封国之民,不过是因为庾怿在那里,取一个折中之法。这万数人丁,其中过半都是完全脱产的冶铸工匠,虽然在技法方面熟练与否尚有参差,但因为沈哲子一开始采用的就是流水线的作业,效率要远远高于单一工匠从头到尾的操作。

技艺方面尚是其次,最根本的还是冶铁产量。如今乌江那里已经积攒了三万多斤铁,单独来看这个数字并不大,也匹配不上沈哲子的雄心。但要知道乌江是从无到有的建设,各种基建之外尚能保持这样的产量,已经算是很不错。

当明年之后一切步上正轨,产量将会有所飙升,十万、二十万乃至于三十万斤的年产量,并非遥不可期。到了那时候,乌江将会成为江东名副其实的军工大本营!

在都外庄园居住几日,陶侃的孙子陶弘登门前来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