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出路(1 / 2)

秋收之后下了一场大雨,眼看着天气就凉快下来。

因为得了上头的口头奖励,瘪老刘兴致高昂,时不时就要来一场思想动员大会,也不知道秋收后的农闲时期,到底有什么好动员的。

每次都是他在台上声嘶力竭的动员,一群社员在下面嘀咕说话,也不知道听进去了几分。

只是现在生产队的思想改造重中之重,王麻子和吴老三还是不是要被□□,这可都是政治任务,不能拒绝,社员们心底不耐烦也得忍着。

这一天他去溪源镇上接人,生产队就安静多了。

田地里的活儿不多,大家伙儿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顾三妹自顾自翻地,不想搭理一直在她身边说话的刘大妮,偏偏刘大妮不放过她。

“小西,你们咋的不去上学了?”

“毕业了。”

“真的假的,不会是学校关门了吧?”刘大妮一副惊讶的样子。

两人年纪相仿,刘大妮还比顾三妹大一些,有爹有妈有哥有姐的,以前家庭条件可比老顾家好多了,只可惜刘家觉得女孩儿读书没用,刘大妮只读了三年小学就辍学了。

之前老顾家过得凄凄惨惨,刘大妮心底还同情老顾家的姐妹俩,觉得她们到了年纪,肯定会被大哥卖了换彩礼钱。

可谁想到他们家大嫂一死,顾明东倒是一下子支棱起来,干活出色不说,还成了有名的除害英雄。

这倒也罢了,顾明东还舍得给弟妹花钱,吃的喝得,去年新棉袄都穿上了,后来还花钱送妹妹上学,村里人劝说都不停,这让刘大妮心里头很不是滋味。

忽然学校停课了,刘大妮顿时高兴起来,时不时要在顾三妹面前说几句风凉话找找存在感。

这会儿说完还大声道:“我就说读书没什么用,你们花了那么多钱交了学费,结果也没读出个什么玩意来。”

“现在钱也花了,白白浪费了时间,早知道还不如别去。”

这话一说,周围几个媳妇婆娘也跟着说:“可不是吗,女孩子要读什么书。”

“终归是要嫁人的,读书有啥用?”

“现在大学都没了,可见读书还不如回家种地。”

“一年的功夫得少多少工分,你们俩不去上学下地干活的话,家里头还能攒点钱。”

顾三妹气得够呛,一锤锄头就反问:“我用你们家钱了,还是吃你们家米了,要你们来多管闲事。”

她一发火,说闲话的几人倒不好再说什么:“呦,怎么还发火了。”

刘大妮却更来劲,冷哼道:“别不识好人心了,我们是好心才劝你的。”

“用不着。”顾三妹鞭子一甩,压根不给他们面子。

比起没心没肺的哥哥,和心软脸皮薄的妹妹,顾三妹向来受不了这股子闲气。

刘大妮的面子下不去,冷笑道:“你不就仗着明东哥好说话,愿意给你们出钱读书,哼,也不看看自家什么情况,我要是当了大哥的拖油瓶,早就找根绳子吊死了。”

顾三妹可不是好惹的,直接骂回去:“你自己这么想不开,要死就去死,我们老顾家的事情还轮不到你管。”

刘大妮被气得跳脚,旁边的刘三婶见自家女儿吃亏,忍不住搭腔道:“小西,大妮也是关心你,你说话咋这么难听呢?”

顾三妹冷哼道:“说风凉话就是关心啊,那我以后每天跟你说,一天说一箩筐。”

刘三婶拉下脸:“没娘教的孩子就是不行,还读书呢,对长辈说话都这样,你的书是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顾三妹压根不怕她:“刘大妮倒是有娘教,还不是跟我半斤八两。”

“有那闲功夫管别人家的事情,还是管好你自己吧。”

说完一甩辫子继续干活。

刘三婶哪想到自己还能被一个小姑娘骂道跟前来,气得直骂:“你们都听听这像是什么话,待会儿我可得去找阿东好好聊聊,问问他是怎么教妹妹的。”

谁知旁边的钱金花噗嗤一笑:“得了吧,阿东还能为你骂他妹妹不成,人家喊你一声婶子,你还真把自己当长辈了,他们家嫡亲的叔叔婶婶在那边呢。”

说完还朝着顾三叔的方向努了努嘴,心底笑话刘三婶自找没趣。

谁不知道顾明东疼家里头的弟弟妹妹,生产队当大哥的不少,但能像他一样送弟弟妹妹上学的绝无仅有。

刘三婶顿时一口气憋在喉咙下不去。

眼看顾三妹压根不把她放在眼里,刘三婶冷哼道:“宠吧宠吧,把她宠坏了嫁不出去,看他急不急。”

顾三妹冷哼一声。

旁边的顾老二听见了,低声说:“三妹,论吵架你是这个。”

顾三妹一巴掌拍掉他的大拇指:“烦不烦啊你。”

“我夸你呢,有什么好烦的。”顾二弟不明白妹妹的纠结。

顾三妹幽怨的瞪了他一眼,没心没肺就是好,没书读回家还能这么开心,不像她最近都睡不好觉。

顾二弟见她发愁,还安慰道:“她们也就敢嘴上说说,谁要敢真的欺负你,你告诉我,二哥帮你找回场子。”

“我不打女人,但我可以揍他们的弟弟和儿子,来一个揍一个,来两个揍一双。”

“感情大哥教你的功夫,你都用到这里了。”

“我这不是要为你出气吗,要不然一群菜鸡,我才懒得跟他们动手。来十个都不够我一只手打的,要是咱哥出马,那一个生产队都不够他小拇指的。”

顾三妹顿感无奈:“行行行,我记住了,大哥怎么还不回来。”

顾二弟被岔开话题,也说:“可不是吗,只要有事儿大队长总得喊咱大哥,也没多给点工分,大哥亏了。”

他哪里知道,瘪老刘心底还不想喊顾明东呢。

偏偏顾明东养猪有一手,干活是好手,不知不觉中生产队大部分人都觉得服他。

这顾明东一起来,顾建国的名声就更好了,隐隐约约有压过自己这个大队长的意思。

可他能怎么办,他年纪也大了,家里头也没有得用的人,还出了一门子只会拖后腿的亲戚,每当遇到重要的事情,他不得已拉着顾明东充场面。

就像现在,他们还没接到人,王书记的秘书居然出来跟顾明东打了个招呼。

“顾明东同志,听说你们生产队今年大丰收,做的很好,要继续保持。”

顾明东也一副熟络的样子:“都是党和国家领导的好。”

瘪老刘看着都觉得心塞,索性跟其他社员站一道儿去了。

他没注意到自己一走,秘书就低声说:“上次你托我打听的事情有眉目了。”

顾明东脸色微微一变:“等办完这边的事情,我单独来找你。”

马秘书点了点头,上楼去了。

他们俩的交情还得从第一次野猪肉说起,当时两人就打了个照面。

后来王书记为了外甥女的事情,特意走了一趟上河村生产队,顾明东跟马秘书才熟悉起来。

不过他们一个人在乡下,一个在溪源镇,也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关系。

如今孙强从中牵线,才有了这次的事情。

几句话的功夫,瘪老刘那边已经交接好了。

六个知青,四男两女。

比起上一次自愿下乡的人,这群知青脸上带着彷徨和不忿,显然心底都有着怨气。

显然他们并不是自愿下乡,而是在越来越严格的号召之下,不得已才来。

另外四个人是需要下乡改造的□□,两帮人泾渭分明的站着。

四人中,其中一对看着是夫妻,相互搀扶着,都是四十出头的样子,脸上还有明显的伤痕,身边跟着一个小姑娘,瞧着像是一家三口。

最后一个看着年纪很大,白发苍苍不说,还有一把白胡子,这会儿胡子被剪得七零八落的,看着十分狼狈,他单独窝在角落,也不抬头看人。

瘪老刘瞧着都觉得头疼:“人齐了就走吧,别耽误功夫。”

“行李放车上,走俩小时就差不多到生产队了。”

话音未落,其中一个男知青就高声喊道:“大队长,既然有车为什么不让我们坐?”

瘪老刘冷哼一声:“你是来干活的,还是来享受的,还没到地方就想着坐车,我看你是好逸恶劳,一副封建地主做派。”

过了一年,瘪老刘也大有长进,至少话也是一套一套的,钱知一现在想要忽悠他也没那么容易了,现在他这是想先把刺头压下去。

果然,那男知青脸色难看:“大队长,我们家可是贫农出生的工人阶级,你这大帽子扣的,不坐车就不坐车吧。”

瘪老刘扫了知青们一眼:“其他人还有意见吗?”

知青们哪儿还敢有意见,一个个闷不吭声的跟着走了。

刚要上路,方才发难的男知青又说:“哎哎哎,凭什么他们的东西跟我们的放一起?”

“大队长,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他们都是什么玩意,成分有问题是下乡改造的,跟我们可不一样。”

面对知青的发难,那四个人没有辩驳却像是习惯了,只低着头不敢说话。

瘪老刘顿时觉得头疼,下意识的看了眼顾明东。

顾明东微微挑眉,开口道:“各位知青同志,平时我们从镇上走到生产队,至少得一个多小时,你们没走惯劳动人民的泥路,至少得两个小时。”

“如果他们自己背着行礼,走路的速度就更慢,耽误的时间也更长,还需要特意分出一位社员去管着他们,这不符合高效原则。”

“当然,如果你们觉得自己的面子比天大,超过了无产阶级生产的重要性,那耽误就耽误吧。”

瘪老刘忙道:“对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改造也得到了生产队再改造,要不然这不是耽误功夫吗。”

到底是这么上路了。

没走几步,刚才一直闹腾的男知青凑过来,打量着顾明东。

顾明东瞥了他一眼,这位男知青倒是长得挺端正,十分标准的国字脸,是现在受欢迎的类型,只可惜眼睛小了点,麻子多了点,破坏了国字脸的端正。

男知青扫了一眼顾明东,开口道:“大兄弟,我叫林爱国,来自大东北,世世代代都是根正苗红的贫农,到了我爸这一辈才为了建设新中国当了一位光荣的伐木工人,你怎么称呼?”

“顾明东。”

林爱国,顾明东眯了眯眼睛,原主的记忆中没这个名字,不过上河村的变化巨大,跟原主的记忆差距也越来越大。

毕竟在原主的记忆中,大河村生产队也受到灾荒的影响,第一批知青下乡的时间还要晚一些,而第二批是在第三年才出现。

林爱国又问:“顾明东,好名字,你看这比我大几岁,我叫你一声大哥行吗?”

顾明东淡淡回答:“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不用套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