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这样一个手段惊人的政治大佬,他自然知道一旦投降日本人之后他的下场如何,东北那个傀儡皇帝恐怕就是最好的下场了,甚至于连这待遇都未必能有。
周卫国再次说道:“同志们,第二次武汉会战已经结束,尽管中国再一次战败了,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屈服,中国是一个整体,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传承的整体,所以我们不能看一城一地的胜败,我们要站在大局的角度看待这场战争。”
“国民政府这次虽然也一如既往的战败了,但是这一次和前几次又有所不同。前几次无论是淞沪会战还是徐州会战,国民政府败得那叫窝囊,这次虽然也不是太光彩,但是绝对比前几次有意义。”
“这一次日军战死战伤的兵员有十几万之多,这是在中国战场上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日军虽然在战略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利,但是在战术上却输了。国民政府尽管丢失了大城市武汉,但是也等于减掉了一个压在身上的大包袱,数十万能征善战的部队可以从防御守备兵转为进攻的突击兵力,而日军却是要派遣大量的兵力去守卫大武汉。”
“同时中国幅员广大,用战争术语说就是战略纵深足够深,可以和日军周旋的余地比较大。而日军是一个岛国无论是资源还是兵力方面都不是我国的十分之一,空间换时间战略虽然比较残酷,但是处在这种情势下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
这话可不是周卫国在安慰这些人,稳定军心是肯定的,但也是他的真实想法。
抗战已经进行到第三个年头了,不管是从现在看到的还是周卫国前世了解到的,都可以看得出,日本已经不像刚开战的时候那么轻松了。
根据日本战史记载,由于战争的需要,从1939年底开始,日本便从国内各个行业和单位抽调大批的青壮参军,兵员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日本国内劳力、粮食、能源均感不足。
而且截止39年,日本军费的支出已达62亿日元,已远远超出了日本国家的储备量,从而使日本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已经失去了充分保障军队军事物资供应的能力。
作为一个受过系统教育且作战经验丰富的军官,周卫国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一支军队要是失去了充分的后勤保障,那么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就如同八路军以及大批的游击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后勤保障,但是他们的战斗力依然杠杠的,因为这支军队从组建到今一直都是在没有充分的后勤保障中打过来的。单单从这一方面看,日军那是无论如何都比不过八路军的。
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从而大大加重了日本中央统帅部首脑的痛苦和压力,以致于其参谋总长和陆相自称:“外强中干是我国今日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
通过查阅一些战后的战史资料和阅读一些老将军的自传之类的东西,周卫国知道大致在武汉会战之后,日军的编制、装备和部队战斗力,总的来看比会战前有所下降。这也是日本不得不改变其政治和军事战略,企图“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重要原因。
总之从现在开始日本人开始走下坡路了,中国已经挺过了最困难的阶段,区区东洋倭寇尔敢窥视我华夏神器,不过是蛇吞象的妄想。只要坚持抗战,中国还是中国人的中国,不会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