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率汉军撤离周至关,这让罗英喜出望外,当即下令,全军进攻。
随着汉军的撤离,周至关内已然人去楼空,蜀军没动一刀一枪,顺利攻占了周至关。
而后,以罗英为首的蜀军没有在关内多做停留,立刻出关北上,对逃走的李通部进行追击。
周至关位于山沟内,出了周至关,北上的道路依旧是在山沟里,两边都是陡峭的山坡。
出关没过多久,前方探子回报,汉军的队伍距离己方大军,只有五里左右的距离。
罗英闻讯大喜,汉军龟缩在周至关内,凭借天险,己方拿汉军的确是毫无办法,但现在汉军已出了关,己方可与之做正面交锋,这次定要杀汉军一个片甲不留。
他命令麾下将士,全速前进,已最快的速度追上汉军,不给汉军逃走的机会。
以罗英为首的五万蜀军,开始了急行军,兜着汉军的屁股追杀上来。
眼瞅着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突前的蜀军已能看到前方汉军的旗帜,可就在这时,道路两旁的山顶上,响起一连串悠长的哨音。
蜀军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听轰隆隆的声响传来。那轰鸣声就如同天边传来的闷雷,刚开始是沉闷,渐渐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最后都到了震耳欲聋的地步。
人们纷纷寻声望去,不看还好点,这一看,蜀军将士无不脸色大变。
只见道路两旁的山顶上,翻滚下来无数的滚木、礌石。山坡陡峭,滚木礌石受重力加速度的原理,越滚越快,越滚越急,且数量之多,铺天盖地,卷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此情此景,不仅蜀军将士们都傻了,作为全军主将的罗英也同样看傻了眼。
汉军是什么时候在山顶上做的埋伏?又是什么时候在山顶上囤积了如此之多的滚木礌石?汉军不是才刚刚撤离的周至关吗,他们根本没有准备这些的时间啊!
罗英的脑袋嗡嗡作响,完全搞不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汉军抵达周至关后,一直在紧锣密鼓的收集滚木礌石,可周至关内的滚木礌石数量并不多,那么汉军都在忙活什么?
其实汉军收集的滚木礌石,大部分都没有运送到周至关内,而是囤积在周至关外道路两侧的山顶上。
这是李通的秘密安排。
朱浮是不太擅长用兵,朱浮作战,也的确是非常小心谨慎,但就算他再怎么胆小如鼠,再怎么惧怕延岑,也不可能把李通扔在蜀地不管,他独自率部逃回长安。
正所谓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李通可是刘秀的亲妹夫,朱浮若是敢这么坑害李通,回到长安,刘秀都饶不了他。
他之所以舍弃李通,率军逃回长安,完全是他和李通事先安排好的计谋。
按照李通的推算,朱浮率领西征军撤回长安后,延岑一定会率部到周至关,与罗英联手,一同来围攻己方。
他在周至关外的山顶上设下的埋伏,就是为延岑准备的。
只要延岑率部来到周至关,他设下的埋伏,便可让延岑有来无回,死无葬身之地。这便是李通听闻朱浮顺利撤走的消息后,喜出望外的原因。
李通本以为延岑这条大鱼即将上钩了,可他也没想到,延岑贪功心切,根本没有率部南下来周至关,而是率军北上,去追击朱浮了。
按照李通的计谋,可以说现在已是万事俱备,就差延岑来自投罗网,可延岑的自私自利,却恰恰让他躲过了这一劫。
延岑没有钻进李通设计好的圈套里,让李通事先所做的这些安排都成了无用功,李通能不心灰意冷吗?
这是他听说延岑率部北上,没有来周至关,而表现出备受打击的原因。这段时间,李通的心情,和麾下的众将士们的情绪,都是反着来的。朱浮撤兵,汉军将士皆感大难临头,只有李通心中大喜,延岑没有南下,而是选择北上,汉军将士欣
喜若狂,而李通则是心情跌落到谷底。
不过李通也没有灰心太久,很快他便想到了另一个倒霉蛋,罗英!
李通当机立断,传令撤兵,放弃周至关,向北进发。表面上看起来,他好像是想趁着延岑去追击朱浮的空档,率领着汉军撤离汉中,脱离险地。
实则,李通的打算是,既然己方未能让延岑上钩,那么,就把罗英给引进来吧!
果不其然。罗英在听说汉军撤离周至关后,迫不及待的率军追击,结果,以罗英为首的蜀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头钻入了李通为延岑设计好的圈套里。
这便是事情的前因后果。
其实李通在山顶上布置的伏兵并没有多少,左边的山顶一千人,右边的山顶也是一千人,合计只有两千,但囤积的滚木、礌石数量极多。山顶上的汉军,把滚木礌石不断的退下山坡,刚开始速度还很缓慢,但过了半山腰后,其势已如同雷霆万钧,顺着山坡向下翻滚的滚木、礌石就像要飞起来了似的,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