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在君士坦丁堡的举动,大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首先,铲平地方贵族势力,推行在大宋行之多年的均田政策,构建起稳固的基本盘。
其次,保护,整理,发扬东罗马的积淀,又组织科举,广揽贤才,施行文官治理地方。
第三点,就是基于万民平等的主张,构建新的律法体系,革新制度。
三项归结起来,就是全面落实大宋的治理方式。坦白讲这是个风险很大的事情,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任何政策,都需要有人执行。
挺好的初衷,被歪嘴和尚念坏了,几乎是必然的,在大宋也半点不奇怪。
到了拜占庭,几乎是肯定不会办好的。
毕竟这些地方的势力没有必要完全服从大宋的安排,能做到阳奉阴违就很不错了,他们一定是要维护自己利益的。
指着这么一群人,是安全不可能推行有效的改革。
塞尔柱突厥,西辽,都是这个毛病。
可偏偏妙就妙在那些鹰堡少年身上。
他们就是各地的奴隶出身,接受山中老人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当做辅佐主人的左膀右臂来训练的。
因此他们文武全才,都算是佼佼者。
到了大宋之后,正是十几岁的年纪,三观形成的时候。
赵桓给他们办科举,鼓励读书,放到地方历练,让他们积累经验,熟悉政务……这一番操作下来,着实花了好大的心思,也不是谁都理解。
可赵桓的威望摆在那里,做了也就做了,谁敢反对?
而到了今天,终于开花结果,产生了效果。
赵桓的培养不是让他们做大宋的奴仆,当一个老老实实的精宋,赵桓是向他们展示大宋的治理,方方面面。
把好的示范摆在那里,自然就有人学习。
这一点古已有之,倭国派了那么多遣唐使,高丽,安南这些地方,都争着以小中华自居,由此可见东方文化的魅力所在。
赵桓给这帮年轻人种下的种子,这一刻开花结果了。
经历两种文化洗礼的年轻人深入地方,到各个部落,寻找昔日的亲朋好友,跟他们沟通,讲解大宋的政策,说服他们接受改变……
其实想效仿大宋的人不少,比如那位郑知常,变法推行之后,地方大乱,就连自己的老命都搭进去了。
这里面的差别到底在哪呢?
其实也不算复杂,郑知常是传统的文人,他甚至比大宋的士大夫还士大夫,推行变法自然是一头撞在铁板上。
他越是努力,结果就越惨烈。
要想真的顺利推行,并且收到效果。不光要看政策如何,还要看站在哪一边,替谁说话……赵桓把岳飞派过来,不光是看好岳飞的军事才能,更看好岳飞的人品,也是笃定了,唯有岳飞,能在这一片陌生的土地,完美落实赵桓的构想。
事实也的确如此,岳飞没有辜负赵桓的期盼。
他召集了当地许多部落头人,主动跟他们喝酒畅谈,谈的就是对抗天花,其中一个部落首领阿尤布最是积极,而且他还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想要和岳飞结成兄弟!
这个建议提出,所有人都傻了。
阿尤布啊,你可真是好大的一张脸啊!
岳飞是什么人?
燕王的爵位就不说了,还是大宋官家的亲家,本身拥有封地,坐拥强兵,哪怕是大辽太后,都要老老实实,半点不觉得比岳飞尊贵。
可阿尤布是什么玩意?
就是个小部落的头人,在他之上,还有部落联盟,还有国家,朝廷,而他的朝廷也不过是西辽的属国而已。
这中间隔了多少层啊!
只不过出人预料,岳飞竟然笑着答应了,不但答应,还跟他立刻喝酒盟誓,成了兄弟。
结拜之后,岳飞亲自去了阿尤布的部落,和当地人讲解抗击天花的手段,紧接着,就向三万人推行了牛痘接种。
阿尤布主动站出来,成为了第一个接种的。
有些事情并不复杂,一道圣旨,一项命令,自天子下达,最后变成一张告示,贴在城门口,光是如此,就能顺利落实,人人尊奉,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一道指令,一个动作,完全做不到。
就比如说接种牛痘,疼不疼啊,有什么后果啊,需要多少花费,还有要是信奉神明,会不会有冲突……别说是大宋朝了,哪怕放在一千年之后,也是一样的。
要想真正落实下去,就要有人带头,像阿尤布这种部落头人就相当合适。
他带头接种之后,整个部落跟进,随后这个部落得到了保护。
岳飞就主动从部落当中,招募出一批宣讲团……也不讲别的,就是讲牛痘的好处,帮助各个部落抗击天花。
有了地头蛇帮忙,推行的效果倍增。
每到一处,都会设立医馆,帮着百姓解除病痛,随后还准备了一些粮食,用来救济贫苦。
岳飞最初的动作不大,但是每一步都很稳。
当和本地百姓建立起来联系之后,真正能沟通贫苦,取信于民。一些更猛烈的手段才能拿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