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锦衣卫(1 / 2)

宋成祖 青史尽成灰 2070 字 2022-09-28

陈康伯亮出了杀招,王次翁的别院之中,的确有一批倭国武士……数量不算少,至于想干什么,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官家,官家!臣断然没有谋反之心啊!官家手握几十万禁军,臣一介文臣,区区户部尚书罢了,就算给臣几个胆子,臣也不会谋反,更何况是用倭国人谋反,简直是荒唐啊!求陛下明鉴,明鉴!”

王次翁用力磕头,鲜血染红了面前的地砖。咚咚作响的声音,在耳边萦绕着。

赵桓面色凝重,他当然不相信王次翁会造反,也知道他不可能造反。在这个天下,还没人能把他赵官家从龙椅上赶走。

但是这却不是王次翁脱罪的理由。

“什么时候大宋朝中重臣的标准这么低了?不谋反就是好人了?”赵桓气得站起,用力一甩肥大的道袍。

“押下去,立刻彻查,严惩不贷!”

不需要废话了,赵官家一锤定音。

王次翁被殿前司的人拖了下去,值得一提的是王次翁没有被送到刑部天牢,而是被押解到了一处特殊的地方,属于殿前司的牢房。

“官家,王次翁是朝廷重臣,理当关在刑部,由三司会审,才能名正言顺。殿前司的私牢,到底不合适。”

面对赵鼎的质疑,赵桓笑容可掬,“赵相公,虽说朝廷的事情要讲究规矩,可朕这个皇帝,也有制定规矩的权力吧?”

“这个……自然是有的。”赵鼎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赵卿,朕已经废了宦官,总不能手边一点可用之人也没有吧?”

赵鼎悚然,他感觉到了赵桓话中的威胁……官家可以废除宦官,但官家也有权力恢复……这位可不是仁宗那种摆设皇帝,他可是确确实实,杀伐果决的马上天子!

想到这里,赵鼎连忙躬身,“废除宦官之后,应该如何,还请官家示下,老臣这就照办!”

赵桓淡然一笑,“赵卿,你熟悉历代官制,朕问你,除了宦官之外,可有专门设置的官署,侍奉天子的?”

赵鼎立刻道:“回官家的话,要说侍奉天子,在秦汉的时候,都设置了少府……少府的执掌有两项,其一,是打理皇家产业,征收税赋。其二,是供应皇室所需衣食住行等物。”停顿了一下,赵鼎又道:“在秦代的时候,少府之中还设有尚书令,尚书丞,辅佐文字,处理机务。后来光武帝刘秀设置了专门的尚书台,执掌朝政。”

赵桓点头,“那这个尚书台可是后来的尚书省?”

赵鼎点头:“尚书台初设品级不高,但权柄极重,朝堂事务,无不总揽,到了魏晋之后,权臣无不录尚书事,随后为了限制尚书台之权,又增设了中书监,也就是后来的中书省。”

……

其实纵览中国古代的官制,是有一条清晰的演化路线,非常有趣。

差不多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就面临着一个庞大国家该如何治理的问题。这时候肯定没法依靠一两个人完成,皇帝决策,宰相辅佐的模式也就顺理成章了。

接下来的两千年,博弈的双方就是皇权和相权。

这二者该怎么分配?

皇帝抓大事,做决策,宰相管小事,提供建议……貌似很单纯,可问题是大事小事,该怎么界定?

如果一位成熟老道的宰相,面对一位青涩懵懂的皇帝,谁又是真正的掌权者?

再经历霍光这种废立天子的超级权臣之后,整个官制就开始发生变化……先是削弱丞相权柄,弱化三公……可到了后面,还是不行,就干脆以小制大,把原属少府的尚书台拿出来,说白了,就是让天子秘书掌权。

渐渐的,尚书台权柄越来越重,职位越来越高,取代了原本的丞相,再度威胁到了天子。

这时候再度分割相权,弄出了中书监。

经历两晋南北朝的乱世之后,到了隋唐,渐渐就形成了经典的三省六部制。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分割相权。

到了这一步,就已经从秦汉时候的独相演变成了群相。

一大群高级官僚,共同享有相权,辅佐天子。

那到了这一步,事情就解决了吗?

显然没有。

相反,还更糟了。

你把相权一分为三,三权分立,宰相们就互相内斗,让天子高枕无忧吗?

想什么美事啊!

宰相可是官僚集团最聪明的一群人,他们虽然也争斗,但那是演给皇帝看的,私下里他们都有沟通,彼此该竞争竞争,该合作合作,发财的时候,从来没有含糊过……所以有人跟你讲什么三权分立能够互相监督,就可以啐他一脸了,这玩意老祖宗早就试验过,根本行不通。

而发展到了大宋朝,出现了最糟心的局面。

三省变为了中书门下,宰相们合署办公,一旦大家伙点头了,皇帝也没有了插手的空间,只有在宰相有分歧的时候,皇帝才有了表现的空间。

所以说什么封建皇权越来越强化,这个结论是存疑的,至少后世没哪个皇帝,有秦始皇的权柄。

“赵卿,朕思忖了好长时间……觉得与其折腾官制,不如老老实实承认,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天子也不可能尽数总揽一切。”

赵桓笑呵呵道:“朕的意思是这样,朕只设文武两个衙门,替朕做事。一个就是殿前司,改成锦衣卫,负责宿卫皇宫,监察内外,只对朕一个人负责。第二,就是设立内阁……仿效最初的尚书台,挑选一些学问笃实,了解国朝法度典章的文臣,由他们负责处理奏疏和宫中杂事。”

“至于外面,一切都以政事堂为主……朕还打算恢复三公执掌,重新设立宰相,总揽政事堂,设立都察院,检查百官,再把御营司和枢密院合并,主掌全国军务,负责统兵。”

赵桓接连抛出震撼弹,赵鼎被炸得都有点麻木了。

他冷静了好一会儿,这才意识到赵桓要做的事情。

这位不是改革,而是倒退,还是一步要退到秦朝那种!

“官家,这,这恐怕不行吧!”

赵桓大笑摆手,“赵相公,没什么不妥的,其实我们折腾了这么多年,或许最有趣的事,就是我们又返回了起点,而起点什么都有!”

……

赵桓和赵鼎的谈话,很快就传了出去,尤其是大宋的官员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敢不知!

赵桓给出的论断很惊人,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努力,大宋的官制要返回到秦汉的状态……原来最初的时候,就是最合适的。

大家伙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是该赞叹官家恢复古礼的勇气,还是该劝谏陛下,不要异想天开。

尤其是儒家强调的复古,那也是恢复三代之治,而不是恢复秦汉旧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