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一门十知州(1 / 2)

宋成祖 青史尽成灰 1563 字 2022-09-28

耶律大石微微一愣,便不再言语,任凭赵桓摆布……幸福来得太突然,除了躺平享受,实在是没有别的必要了。

五十万契丹儿郎,扣掉老弱妇孺,也有二十万的精锐,二抽一,三抽一,五抽一……反正契丹人和汉人不一样。

中原一百个男丁,未必选得出一个精锐,但是游牧部落却是不一样,五十万人,至少能保持五万以上的常备军。

而且这些人还都是地地道道的契丹人,正好弥补了大石的短板。

只要契丹兵足够,能够压住场子,东击女真,西讨西域,还不是手到擒来……现在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赵桓会不会撒谎了。

尽管赵桓的信用还算不错,但这种公然养肥潜在威胁的事情,恐怕还有很多的难度。

待双方结盟仪式之后,曲端就忍不住找来了。

“官家,臣以为不妥,耶律大石最缺的就是人丁,怎么可能把燕云的契丹人给他,完全没有道理啊!”

赵桓微微一笑,“正甫,那你说燕云的契丹人,应该怎么办才好?”

“这个……臣以为还是应该教化,把他们变成汉家儿郎,这也是一桩功德啊!”

“的确!”赵桓又道:“那燕云的田亩土地呢?”

曲端一愣,“自然是按照官家的意思,均田平役……”

“不对!”

赵桓打断了,“辽朝占据燕云二百年,虽然有南面官北面官,分开治理……可是契丹贵胄在燕云圈占土地,兴建田庄牧场,所在多有。数额相当惊人,这些土地该怎么处置?”

曲端稍微有些迟钝,似乎没了往日的精悍,沉吟片刻,才道:“自然是分给百姓所有。”

“不!”赵桓摇头,“经历战乱,燕云百姓走死逃亡,人丁不及当初的三成,甚至有些地方连一成都没有。没有人,又如何分田?还有,朕似乎说过,内地的田亩上限是三百亩,但是边疆苦寒,可以提升到三千亩,甚至五千亩……是也不是?”

曲端这下子终于懂了大半,额头不免浸出细腻的汗珠。

“官家是不是要仔细清查田亩,不许贪墨侵占?”

“错!”赵桓的声音陡然严厉起来……“朕给军中有功将士加恩……是鼓励他们屯垦戍边,多种田,供应军需……却不是让他们利用身份,庇护豪强大户,更不能包庇契丹权贵豪强!”

“怎么,女真六年苦战的大仇记住了,和契丹一百多年的交锋就忘了?还有,将士们自恃有功,就能坐享其成了?要知道朕清丈田亩,推行均赋是为了什么?朕的用意就是打掉坐享其成的食利集团。怎么,文人士大夫让朕压下去了,就轮到武人猖獗了,是吗?”

扑通!

曲端吓得跪下了,“臣,臣一定追查!”

“你能追查什么?”赵桓冷笑道:“朕是刚刚说过,武臣应功封王,朕是不会杀你的……但你也清楚了,朕有太多的办法,让你生不如死……所以你给朕记住了,有关国家根本的大政,别胡乱插手。尤其是朕没有答应的事情,更不是你能决断的!懂吗?”

“懂,懂了。”

曲端浑身颤抖,当真心惊肉跳不寒而栗……他着实没有料到,赵桓竟会敏锐到这个地步,怎么一点点的动静,也逃不过天子法眼呢?

曲端不解,可赵桓心里有数,田亩人丁,这是他统治全国的根基,怎么能不认真呢!

这事情也不算太复杂……契丹在燕云的统治,跟大宋也没什么区别,该有的豪强巨室一点不缺。

金人占据燕云之后,除了迁过来一些猛安谋克,别的也都没变化,毕竟县长随便换,黄老爷还是黄老爷。

如今宋军光复了燕云,黄老爷们自然要展示传统艺能了,他们打听清楚,如今官家不爱文官,偏向武人。

尤其是一些立过功的老兵,更是能占有大片土地,还可以降低田赋税率……虽然武夫丘八,不受待见,可谁让皇帝喜欢他们呢!

很快就有一些地方豪强投靠了武人……而武人这块也是两眼一抹黑,他们多数种过田,但也只是十几亩地,很难超过百亩……怎么管理佃农,怎么收租,都不清楚。

他们和豪强地主合作,这帮人帮忙打理,每年定期把收成交上来,就可以安享清闲,何乐而不为!

有人动了心思,有人还不敢随便答应……站在武将顶点的几个人之一,又是挂着枢相职衔的曲端,自然有很多人走他的门路……面对大家伙的询问,曲端也没直接答应,自然也没反对……只是赵桓突然要把燕云的契丹人交给大石,这不是坏了大家伙的生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