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蜀中才子(2 / 2)

龙兴华夏 银刀驸马 1505 字 2022-09-28

见到王闿运昏迷过去,两名侍女嘶声尖叫起来,众人又是一阵大乱。

就在众人忙活抢救王闿运之际,一个年纪约二十许的年轻学子,悄悄的捡起了那张沾满鲜血又多了无数个脚印的纸稿,仔细的看了起来。

“杨锐,这写的是什么,竟然让老师看了吐血?”另一位少年好奇的问道。

叫杨锐的年轻学子对同伴的说话恍若未闻,而是仔细的看完了这份“定国是诏”的抄稿。

“老师未免过于执拗成见了……”杨锐用他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嘀咕了一句。“老师难道忘了,曾文正公都说过,这洋务,还是该当办理的么?……”

由于王闿运病倒,学生们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宿舍。杨锐回到自己的房间后,第一件事,便是取过纸笔,将林义哲的“请兴海军护海商经略大洋折”和刚才看到的“定国是诏”一字不差的默写了下来。

写完之后,杨锐又将之前抄写过的林义哲的那篇《西国圣道考》取了出来,他将这些反复看过数遍之后,一点一点的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这林鲲宇的学问,果然中西兼通,非是虚名。”杨锐自言自语的说道,“现在看来,老师的学问,是及不上林鲲宇的……”

此时的杨锐,不知怎么,竟然动了改换门庭的念头。

但他立刻就将这个危险的想法压了下去,他的目光落在桌面上的林义哲的两篇锦绣文章之上,象是有些心虚的赶紧将它们收起,只留了那份“定国是诏”在桌面上。

杨锐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祖父杨士达曾担任山东曹县县丞等职位;父亲杨承煦出身监生,道光封其为资政大夫;长兄杨聪不仅精通经籍,而且博览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等书籍,杨锐家的书屋称为“说经堂”,从祖上起一直注重研习经学。他从小受家庭的熏陶,擅长诗文、书法,特别是经学,经常随兄长杨聪游览绵竹名胜精忠观和关岳庙,并即景作对。同治十三年(1874年),杨锐到成都参加院试,四川学政张之洞批阅了他的试卷,认为他是蜀中奇才。面试时,杨锐纵论古今、臧否时事。张之洞叹道:“锐弟兄蜀中今日之轼、辙,之洞不虚此行。”于是将杨锐原字中的“退之”改为“叔阶”,而且将其当作弟子,并曾让他在幕下协助审校文稿。

因为久慕王闿运的大名,是以这一次杨锐是利用闲暇时分前来长沙听讲,但却没料到遇上了这样的一幕。

对于林义哲,杨锐也是久闻大名,并且听张之洞说起过林义哲的事迹,张之洞言辞当中对林义哲颇为赞赏,杨锐从那时起便对林义哲留意起来。

他没有见过林义哲,但是

杨锐善于作赋,如《剑阁赋》和《烷花草堂赋》等篇就是他的上乘之作。但他最擅长的还是诗歌。起初,他喜欢杜甫诗作并模仿着写,但后来改学苏轼后,诗的格调变得清新豪迈。如《前蜀杂事》:“王气青城久发祥,旋看兔子上金床。红旗一簇愁眉锦,跨取西川作帝乡。”虽然他出身在封建家庭,但时时为国家和人民担忧。在最成功的《红叶》诗中,不但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更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失望,诗的结尾写道:“征衫踏遍板桥霜,红树关山引恨长。鱼网几家乘晚渡,鸟啼无数送残阳。深林月出明官道,古木风高见驿墙。莫怪长年多感触,谢亭回首鬓毛苍。”

##$*&*(^%

杨锐善于作赋,如《剑阁赋》和《烷花草堂赋》等篇就是他的上乘之作。但他最擅长的还是诗歌。起初,他喜欢杜甫诗作并模仿着写,但后来改学苏轼后,诗的格调变得清新豪迈。如《前蜀杂事》:“王气青城久发祥,旋看兔子上金床。红旗一簇愁眉锦,跨取西川作帝乡。”虽然他出身在封建家庭,但时时为国家和人民担忧。在最成功的《红叶》诗中,不但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更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失望,诗的结尾写道:“征衫踏遍板桥霜,红树关山引恨长。鱼网几家乘晚渡,鸟啼无数送残阳。深林月出明官道,古木风高见驿墙。莫怪长年多感触,谢亭回首鬓毛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