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五、战略+蒙古的进攻(2 / 2)

当然,兴致来了感慨一下归感慨一下,装逼的时候也可以吹吹牛,可说美色没有诱惑力那是假的。

........

乌沙堡方向,蒙古十万大军营帐连绵一片。

乌沙堡是由坚固城墙链接的堡垒群,全长五百里左右,由西向东,延绵到草原,中间有二十余座边堡和屯兵城,都是为防备北方草原各部而建立的。

鼎盛时期,金国屯兵于此超过八万人,连绵分散在各个屯兵城和堡垒之中。

如今形势不同,东面大段已落入蒙古人手中。

而且此城当初防守重心在南京,也就是幽州,后来幽州被景国所夺,金国继承上京为首都,又丢失南面土地,顿时陷入尴尬境地。

一方面蒙古人走北面也能从草原翻山直接杀到上京。

一方面南面也有通路,他们必须两面作战。

在北面,于山谷之间阻击蒙古人。

在南面,依托乌沙堡垒防御群最后的西面一段,抵御蒙古人的进攻。

好在乌沙堡最后的六座堡垒足够坚固险要,他们只用驻守的四千多人,就让蒙古人无可奈何。

可北面战况非常不乐观。

战败之后新组建的三万大军全用于北面防御,在山谷之间设立阻击阵地,依旧难以抵御蒙古大军。

好在蒲察翼提出一个方案。

他敏锐的指出,上京在两条河流的交界处,背靠大山,南方有多条通过山道的河谷,但无论蒙古人走哪一条,想要进军上京,最终都要走东西走向的沙力河岸边的大道。

所以防守西面所有进攻,不能分兵去防守各个山谷通道,只能在上京城外五里处,在河边筑城设关卡防御防御。

而东面,则向乌里吉木仁河往北推,屯兵河谷高地,阻击想要从河谷两边南下的敌人,因为东面情况也是,往北有很多小路,但在上京城北十里左右,就全汇聚到河谷中,只有一条能继续向南。

至于实在挡不住的部分蒙古人,命令山头驻守的士兵不要下山与他们战斗,他们顶多在上京劫掠一番,不可能攻破上京城。

.......

蒲察翼的布置十分有效,即便蒙古人数量是金军好几倍,可在河谷中行军,只能一字排开,数量优势无法发挥,而金军在河谷两侧居高临下用弓弩,石头堆他们造成杀伤。

冲山蒙古骑兵优势荡然无存,不冲山山上的金军无论怎么引诱,辱骂都不下山。

硬生生把各路蒙古军卡在上京西面和北面山谷中。

少量不要命冲过山谷的,也只能在上京城前骂骂咧咧,根本拿坚城没办法。

........

不过虽暂时堵住蒙古军,可蒲察翼依旧忧心忡忡,他明白这不是长久之计。

想了许久的退敌之策一筹莫展,直到看到女儿寄来的家书,信中说她和姐妹们在景国开元过得很好,让他不用担心牵挂,还说她怀孕了。

蒲察翼一时五味陈杂,女儿跟着皇上五六年都没怀孕,他还以为是女儿有问题,如今看来皇上对他们家的提防早就开始了.......

信中说李星洲把她接到王府,还怀孕了,母凭子贵,只要有了孩子,她将来应该会很不错,至少不用担忧如何度日,荣华富贵是少不了的。

李星洲啊,虽然想到就恨得牙痒痒,可蒲察翼必须承认,如今景国已是天下第一大国,那个年轻人的权势天下少有人能企及,女儿跟着他也好.......

蒙古人也很厉害,特别是他们联合起来之后,可这和景国人打仗是另一回事,蒙古人艰难归艰难,他还可以支撑,即便最终要败,也是能坚持一段时间。

可和景国不一样,似乎总是一触即溃,完全没有取胜的希望,也没有取胜的机会。

他们的军队纪律严明,他们的工匠手艺精湛,造出来的东西让人胆寒。

想到这他突然皱眉,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景国肯给他们一些火枪的话.......

皇上找道家高人研究过火器,可总是差一点,两国打起来之后那些个道家高人也不知所踪,听说是带着金银跑了,自己造火器的事不了了之。

可如果现在有两千支景国人得火枪呢?蒲察翼越想越觉得可行,他见识过景国人手里火枪的恐怖威力,隔着百步以上,铁甲能轻易贯穿,正面打骑兵更是枪响人马就倒。如果把有两千支火枪,布置在狭窄的河谷高地上,那蒙古人想过来简直痴人说梦!

而且他决定景国人可能不想他们被蒙古人灭亡。

道理很简单,鞑靼人抢掠成风,如果没了上京,那么很快蒙古人的地盘就会和景国接壤,到时景国人要面对蒙古人,蒙古人不可能那么老实。

可到底要如何说服景国呢?

蒲察翼匆匆起身,随后大步出门,他要去找刘旭,这种事需要刘旭想办法,他想必是最懂得如何说服人的。

他也想到以李星洲的流氓性格,肯定会狮子大开口,可那也没办法,如果没有火枪,他们可能要死!

人都要死了,还在乎什么身外之物,就算李星洲想要上京的所有金银,只要能换到枪,他也愿意。

这么想着,他很快骑马到了刘旭府邸。

才翻身下马,却发现刘旭府邸门前有禁卫军,往里面看,院子中还有皇上銮驾,看来皇上也在找刘相国啊。

.......

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