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卷起来(1 / 2)

国潮1980 镶黄旗 2883 字 8天前

1988年1月中旬,专项贸易小组抵达日本东京。</p>

这一回来日本购买铁屑,虽然表面上双方都是第一次接洽,但因为宁卫民和阪和兴业特殊的关系,已经做好了必要的铺垫,又有专人接待辅助,双方谈得很爽快。</p>

最终双方核定合同时,就连确定合适币种一事,阪和兴业一方都没有坚持非要用日元,愿意接受美元。</p>

可谓给足了面子,这让这笔交易仅有的汇率风险都都排除了。</p>

所以哪怕是小组那些已经有丰富外贸经验的老人,背后都说,从来没签署过这么顺利的合同。</p>

然而这还不算什么,就因为有了阪和兴业这碗酒垫底,再接下来贸易小组和日本的铁源协会接触,都充分占据了主动权。</p>

原本铁源协会的代表还对这个主动送上门来,有着庞大需求的买主,多少存有点不良的企图。</p>

他们想当然的认为共和国的贸易小组,也许对日本钢铁企业的现实处境不太了解,把贸易小组当成了一头送上门的肥羊。</p>

因此他们代表关东六十九家小型钢铁厂,报出了三千日元一吨铁屑的高价,想用这些他们巴不得甩掉的“废材”,狠狠敲一敲贸易小组的竹杠。</p>

但和阪和兴业刚刚签订的合同就在眼前,那五百吨铁屑都已经从阪和兴业的库房里开始清运了。</p>

对日本铁屑积压情况已经获得充分了解的贸易小组,怎么可能接受这样不合理的条件?</p>

于是在我方的据理力争下,日方节节败退。</p>

最终,在贸易小组表示只能接受一千二百日元一吨价格的坚持下,日本铁源协会也只能认清现实,放弃原本不切实际的幻想。</p>

他们在和关东六十九家小型钢铁企业分别说明情况,进行过沟通后,终于跟贸易小组签下了合同。</p>

铁源协会决定就以贸易小组的报价,对共和国出口一万六千吨铁屑和碎铁。</p>

尽管在币种上,铁源协会比较坚持,只同意用日元交易。</p>

但毋庸置疑,这笔交易仍然可以说是我们在外贸领域一次全盘大胜。</p>

按照规划,这批铁屑将从大阪出海,从沪海港口上岸,直接送往那些远离矿区的国内钢铁厂。</p>

虽然不能完全彻底的解决生产资源短缺的问题,但起码也应该算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了。</p>

何况到了这个地步,贸易小组仍然没就此班师回朝,而是上报领导后选择了乘胜追击。</p>

下一步,他们还打算继续在日本关西地区寻找钢铁厂,单独上门洽谈。</p>

如果能再买到上万吨的铁屑,至少也能把铁矿石的缺口补上三成了。</p>

而这无疑将会大大缓解国内供需紧张的情况,对稳定国内生产建设环境是有莫大好处的。</p>

为此,不但三大部委主导此事的领导得知喜讯后,都能松上一口气了。</p>

霍延平更因为宁卫民在此事中所提供的关键情报,获得了来自上面的特别嘉许。</p>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这个道理谁都明白。</p>

不用说,宁卫民在此事中起到的作用才是关键。</p>

于是真正的功臣宁卫民也很快受到了霍延平的当面夸奖。</p>

至于感谢,还有什么比论功行赏,让宁卫民夙愿达成更好的感谢呢?</p>

这次霍延平明确的告诉宁卫民,已经把他在这件事里的功劳,和开发胭脂米的诉求,跟上次送他字的那位提及了。</p>

那位的原话是“干涉地方政务不好,但在玉泉山脚下划几百亩稻田的事,应该有讨论的余地,不过也要走程序”,让宁卫民先耐心等着。</p>

另外,霍延平还额外关心起了宁卫民的“精神追求”。</p>

对上学没加入过学生会,上班没当过积极份子的他,直到现在个人属性方面还是白纸一张的状况很不满意。</p>

所以霍延平对宁卫民特别提出,要他今后严格要求自己,要勇于进步。</p>

并对其表示,如果他向组织提交申请,自己可以当他的介绍人。</p>

应该说,宁卫民能得到这个进步的机会已经很幸运了,就别说霍延平还愿意亲自来做他的介绍人,那是多大的体面?</p>

绝对不可同日而语。</p>

鱼跃龙门,不外如是。</p>

…………</p>

和甘当幕后无名英雄,喜欢“闷得儿蜜”的宁卫民不大一样。</p>

普遍来说,这个年代的大多数人并不懂得和光同尘的好处,还是更喜欢出名要趁早,站在台前的聚光灯下。</p>

不过这个月,一个家喻户晓改革明星的落寞倒是让大家对这个观念,有了重新的思考。</p>

1988年1月下旬,全国的老百姓忽然从报纸上获知了一条新闻,曾经的改革明星步鑫生被免职。</p>

而他所领导的袜子厂也像他一样,在经历过几年来明星企业的待遇和荣耀之后,重新陷入了经营困境。</p>

步鑫生被免职的消息发布几天以后,《人民日报》一篇题为《一人沉浮,千夫评说》的文章,对“改革典型”的报道也做了一番反思。</p>

这个时候,大家才愕然发现企业家是个很特殊的偶像。</p>

他们跟那些比如做好人好事的人啊,跟科学家,艺术家都不一样。</p>

树立之后绝不是一劳永逸,不会再犯错误永远成为偶像。</p>

原来企业家是个很功利的一个职业。</p>

企业好的时候你是偶像,但你企业一旦不好,你所有偶像的意义全部会被颠覆掉。</p>

这种认识不但刷新了人们对偶像的认知,也让不少正在风头上的人物,或者逐渐走下坡路的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考虑自己的未来。</p>

其实要说起来,这个现象和结果都不奇怪。</p>

别忘了,共和国的基础建设和工业水平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都在高速发展。</p>

国内的生产总值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同步提高。</p>

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变化。</p>

那么作为经济的载体,国内各行各业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也在不断变化,当然是自然而然的事儿。</p>

那么随着我们在计划经济中摸索前进的道路,当商品丰富到一定程度,不再是完全的卖方市场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