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婚礼之后(2 / 2)

国潮1980 镶黄旗 3104 字 4个月前

因为说实话,现在的他已经不大在乎国内的现金收入了。</p>

他自己也没数过,礼金全都交给了康术德,让其代为处理。</p>

只不过有些亲近的人送了他多少,他还是掌握一定基本情况的。</p>

像江念芸这个有钱的姑姑,就给了松本庆子一个红宝石戒指,一个金镶玉的如意,和两千美金。</p>

而宋华桂除了随礼一万元外汇券之外,还送了松本庆子一对翡翠镯子。</p>

邹国栋给了八千块人民币。</p>

至于皮尔卡顿公司的高管们,平均下来,差不多每人都送了两千块。</p>

此外,殷悦、罗广亮、小陶、张士慧、孙五福和古四这些人也都送了礼金。</p>

殷悦送了两万块,孙五福送了五千块。</p>

当然,张士慧鼓动好几个人,用刚发行的新钞,为他打造的一只“钞票舰队”的事儿,很快他也从康术德的口中知道了。</p>

不过他的看法倒是和康术德有点不同,毕竟他上辈子是邮商嘛。</p>

这些东西庸俗归庸俗,可也有一样,要看放在哪儿,要看怎么用了。</p>

如果要放在邮币圈里,今后谁能有这么一艘耗费十余万元打造的船队作为收藏品,似乎也不是那么俗气了,反而倒能为招揽顾客产生积极效果。</p>

说白了,就跟澳门的那些赌场,总爱用夸张的金器来博人眼球一样,完全可以视为一种GG形式。</p>

而且话说回来,这毕竟也是这些兄弟们的一份心意。</p>

无论如何,从中是能看出大家煞费苦心的,无论形式还是价值,都足够引人动容。</p>

于是,他不但领了这份情谊,也没破坏哥儿几个送的这些东西,反而都和他的那些邮票存货收在了一起,等着日后应景的时候再拿出来。</p>

而这就是康术德始终无法理解的事儿了。</p>

总之,婚礼办的热热闹闹,红红火火。</p>

虽然钱是没少花,人也都忙得够累的。</p>

可花出去的钱最后都以另外的某种形式成倍捞回来了。</p>

而且也顺遂了康术德和江念芸的心愿,就连日本的岳父岳母和松本庆子也挺高兴。</p>

再加上还办成了一件能让全国人民都满意的大事,那宁卫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p>

他吃点亏就吃点亏本呗。</p>

谁让老话说,吃小亏就是占大便宜呢。</p>

他宁大善人还就是这么舍己为人。</p>

不过,饶是这个婚结的是百般好,但这次婚礼之后,宁卫民和松本庆子可没有时间再去享受一次蜜月了。</p>

他们甚至没法陪伴对华夏内地萌生出越来越多兴趣的韩英明夫妇,去做国内的短途旅游。</p>

为满足两位老人看看华夏大好河山的心愿,也只能花了两万块给他们定制了一个特别的“自由行”行程,委托旅行社安排辆专车和专人照顾他们。</p>

先送两人先去西安,再去承德和沈阳旅游。</p>

好在承德那边既有坛宫的分店,没能参加宁卫民婚礼的杜阳,很乐意有机会能招待一下顶头上司的岳父岳母。</p>

而且宁卫民选择的旅行社也是和大和观光有合作关系的,相比一定可以照顾好两位老人,让他们玩的尽兴。</p>

至于他们自己则恰恰相反,婚礼之后,时间上基本没给宁卫民和松本庆子留下什么喘息的余地。</p>

他们俩一个要演戏,要为在大陆公映的《李香兰》和电影原声专辑做宣传,另一个要处理商业事务,几乎立竿见影就开始在京城忙起了正事。</p>

尤其是宁卫民,他的事情能比松本庆子还要多上数倍。</p>

原本都因为他婚事而挤压的一些事情,此时他再没了推脱的余地,都必须要尽快处理了。</p>

首当其冲的就是受电影局领导和中影招呼,从沪海紧急跑到京城来的“上译厂”代表,迫切希望和宁卫民就他手里的那些欧洲影片,以及日后很有可能引进的日本影片进行合作一事,赶紧进入实质性谈判,并尽快签订合同。</p>

或许是为了“殷切”此事的电影局和中影领导面上能有光彩。</p>

也或许是充分感受到了“上译厂”已经因为“吃不饱”的状态,有点着急上火,甚至病急乱投医的倾向了。</p>

深知做人之道的宁卫民面对“上译厂”的低廉报价压根就没好意思侃价。</p>

他口称“很喜欢上译的作品,就算是为译制片事业做贡献了”,很爽快地以松本庆子雾制片的名义,以两千五百万日元的价格,买下了为期一年五十部电影的“译制套餐”。</p>

而这个合同一签,不但能让“上译厂”马上恢复开足马力的状态,及时缓解了这个国内最大译制片厂由盛转衰的生存危机。</p>

反过来对于宁卫民自己,其实也蛮划算的。</p>

不为别的,就因为国内的人力还是太廉价了。</p>

尤其是现在,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是不争的事实。</p>

宁卫民做梦也没想到,在上译厂,翻译这种工作会如此的廉价。</p>

一个负责翻译的七人小组,分别掌握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等不同门类的语言,为一部三五万字的电影耗时一个月完成翻译工作,报价居然只有不到一万元人民币。</p>

而整体核算下来,连配音演员和配音导演在内,还有设备制作费都算在一起,把一部电影的声音翻译为中文,并且提供中英法日四种语言的字幕,才平均三万块一部电影。</p>

这样实惠的价格让他几乎没有犹豫,完全放弃了最初的打算,不再考虑把这些影片在日本译制的可能性了。</p>

他决定干脆就在日本上映带日文字幕的原声片,字幕也用上译翻译的版本就好。</p>

没别的,便宜才是王道。</p>

凭什么印度人靠着外包服务能挣美元?</p>

他不能照顾照顾自己的同胞呢,没这样的道理不是?</p>

所以为了激励“上译厂”的工作热情,保证每一部电影的翻译质量,他甚至还主动提出了一个附加条款,如果影片的质量让人满意,不存在重大的翻译纰漏。</p>

他还可以给每部电影再追加十万円的费用,作为激励奖金。</p>

这一下子,那可是给“上译厂”的代表乐开了花了,原本宁卫民肯支付外汇就够让他们美的了,如今居然还肯加钱?</p>

这让他们如何不感激涕零,充满赶紧啊?</p>

电影局和中影公司的领导对宁卫民这样的大方也很满意,信任感悠然而增。</p>

经过此事,他们是再也不怀疑宁卫民拳拳报国之心,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志于扶植本国电影事业的大好青年一位了。</p>

至于真正吃亏的是谁啊?</p>

松本庆子吗?</p>

不,不对,宁卫民哪儿能胳膊肘往外拐,自己坑自己媳妇啊?</p>

他早都想好了,这玩意是能抵税的,那么与其便宜鬼子不如照顾自己同胞。</p>

归根结底,最终还是日本政府来出这笔钱。</p>

这笔账他怎么可能算不过来?</p>

只是千好万好,唯一不好的是,合同好签,钱也好说,事儿却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办。</p>

有了这纸合同,他就得尽快选好拷贝,从浩如烟海的片库里挑出来安排好人手给上译厂送去。</p>

只有如此,那边才能开工啊。</p>

这件事可没人能代替他来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作茧自缚呢?</p>

(八十年代,上译厂配音演员们的合影。多少令人难忘的身影都在其中。他们分别是——后排左起:杨晓、杨成纯、曹雷、胡庆汉、严崇德、翁振新、毕克、杨文元;中排左起:程晓桦、周瀚、苏秀、王建新、丁建华、尚华、施融、陆英华、富润生;前排左起:孙渝烽、刘广宁、伍经纬、赵慎之、于鼎、乔榛、童自荣。)</p>

pt</p>

(/52353/52353444/799673668.html)</p>

。</p>